仔猪水肿病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以突然死亡、胃型水肿、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为特征的传染病。常发生于断奶后1-2周健壮仔猪,本病发病率虽低,但病死率却较高。
流行病学:本病发于40-80龄断奶仔猪,10日龄以下4月龄以上的猪少见。病的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饲料、饮水及环境,被带有病的粪便污染后,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发生与气候突变、饲料管理、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纤维含量有关。一般是地方流行,不广泛流行,通常一窝仔猪中仅有1-2头发病,春秋季多发。
临床症状:敏感猪群中有1-2头突然死亡。死亡仔猪常是吃得过饱,而且是体格健壮。发病初期表现为兴奋、惊厥、运动失调、步态不移、转圈、前后肢麻痹、四肢乏力、不能站立、躺卧、呈划水状。体温一般不高,水肿是本病特征性症状,一般出现眼睑、头部、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咽喉部水肿而叫声嘶哑,张口呼吸,衰竭而死。
病理病化:主要病变是胃壁、肠系膜、眼睑和面部及下颌淋巴水肿。切开水肿部位常有大量透明或略黄色液体流出,胃底部水肿最为明显,肠系膜高度水肿,呈白色透明胶冻样,颌下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时出血。
诊断: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防治措施:本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选用抗菌药(如:水肿灵,痢菌净,磺胺类药物),抗过敏的如地塞咪松、利尿药物速尿及保护血液循环的药物(Vc,VE,哑硒酸钠注射液)采用以上药物配合使用疗效较好,效果更佳。防制本病发生的关键在于预防,除了给仔猪10-15日龄注射仔猪水肿灭活菌和在饲料中添加痢特灵拌喂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外,最要的是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病源侵入,限制采食量,做到七分饱,三分勤添料,别怠慢。在饲料中加入大麦皮,青绿饲料等粗纤维比例,减少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可获得理想的预防效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