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生繁育管理
标签:降本增效
与传统连续生产猪场相比,批次化生产猪场由于每批母猪集中发情、集中配种、集中分娩、集中免疫保健、集中饲喂,实行的是工业化生产模式,这样就通过降低劳动强度、减低饲料成本、降低用药成本,从而提高猪场效益。
降低猪场生产成本
1、降低劳动强度
正常情况下,经产母猪断奶后或者后备母猪达到了适配的日龄和体重,我们需要每天对母猪进行两次查情,对出现静立现象的母猪做好标记,等待配种。然而每天查情两次对规模化猪场而言,在查情上的时间太多,工人的工作量太大,劳动强度变大,严重影响员工正常进行其他工作。
母猪场执行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实现母猪可控发情,使母猪排卵时间更集中,保证查情时间集中在停喂烯丙孕素后几天之内,这批母猪就可以按照统一时间进行人工输精,这样以来就减少了发情鉴定工作量,不仅节省员工日常检查工作,减少了劳动力,最终可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批次化管理可以使配种、分娩等繁重工作分配在固定日期,这样在非配种、分娩日期猪场所需劳动力就比较少,因而在这段时间就可以按照计划让员工进行比较充足的休假,改善员工的休假福利,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生产实践中,猪场通过实行批次化生产管理还可以减少猪场员工数量。
2、降低饲料成本
猪场养殖成本中饲料能够占到70%左右,因此最大限度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是提高猪场效益最重要的挖掘点。调查显示,一个猪场正常情况下饲料损耗占总用料的5%-20%,即占养殖成本的3.5%-14%,可见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损耗是降低成本关键点。目前,精准营养是一项实现提高饲料利用率重要措施,何为精准营养,即指在适应传统营养的饲养模式下,以动物所需营养阶段、条件的不同,保证在最大精确度下、特定阶段动物群体的营养需求。精准批次化生产模式因生产较为集中且单个批次群体量较大,猪场可以更好的根据品种和性别分群饲养,这有利于精准营养方案的执行,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最终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
John Gadd等在探索猪场批次化生产应用效果的研究中,通过对比连续生产和3周批生产2种模式对猪群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3周批生产模式无论是在日增重还是在饲料转化率方面都显著优于连续生产模式。
3、降低药物成本
精准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实现猪群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体重和日龄相近的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也比较高,可提高猪群的平均抗病力,降低猪场的用药成本。根据John Gadd报道,某猪场存栏母猪300头,在采用批次化生产后,每头母猪每年的用药成本可减少40余元,相应每头猪的获利可达160元,猪场的死亡率和用药量均有明显降低,死亡率降低41%,用药成本降低48%。李嘉龙等通过对一个600头母猪场采取批次生产前后数据的对比发现,采用3周批管理可以节省更多的药品费用。
总 结
综上所述,与连续生产模式相比,母猪批次化生产通过有效提高猪场外部、内部生物安全防控,提高母猪利用率,提高猪场经营效益和降低猪场生产成本这四方面来提高猪场的综合效益,尤其是针对目前生猪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此时,提高猪场的综合效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