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主要以四种模式为主:土塘养殖(52%)、高位池养殖(15%)、温棚养殖(30%)以及工厂化养殖(3%)。
其中土塘养殖模式分布很广,以南美白对虾为例,产量约为80万-100万吨。高位池养殖在南方地区多见,最初见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后来发展到福建、浙江、江苏等养虾主产区。
相对传统养殖,温棚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在环境、水质、疾病和效率方面更稳定可控、更有优势,这些因素使得它们在多个方面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劲头。
01 温棚养殖模式
目前,温棚养殖已占据我国虾产量的30%,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土池养殖,成为养虾业的主流。
这一养殖模式以江苏如东为主要代表。2006年,如东县为了盘活因亏损而停产的河蟹池塘和养殖设施,引入南美白对虾进行试验。结果大获成功,形成了独特的如东小棚养殖模式,即“小棚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单棚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1亩/棚,每年可养2~3茬,养殖全程在覆盖透明塑料薄膜的棚内进行,高的单茬可达1,000公斤/亩。
在冬季,养殖户会采用双层膜或者使用简单的锅炉系统人为提高水温,维持虾类的生长,以便在春节期间以最高的价格出售。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小棚”养虾规模已超过35万张棚,年产虾量高达50万吨,并且仍在以每季度1万张的速度不断增加。
尽管面临台风和疾病等挑战,但由于建造成本低,同时能够高价销售活虾,这非常吸引投资者和个体养殖户。
据会上专家郭福赐表示,建造单个虾棚的成本约为5万元,如果养殖场的成活率达到80%,一年内即可收回成本。
02 工厂化养虾模式
专家们强调,除了温棚养虾,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也正在以引人注目的速度崭露头角。
工业化养殖是一种现代化的室内养殖方式,通常采用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以高密度和集约化的方式为对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实施人工养殖。
该养殖模式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天津、江苏、辽宁等地,其中山东工厂化养虾规模超过500万m3,是全国最大的工厂化养殖产区。
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年产量约5万-10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
值得一提的是,由行业领军企业如正大、通威、海大等巨头建设的8家工厂,总产能已经达到7万吨的水平。
今年3月,通威集团在山东东营市的首个“百万吨对虾工厂”正式投产,总投资额达12亿元,预计年产南美白对虾1万吨。该公司表示,未来5-10年内,新的RAS养殖场将实现年产100万吨虾的目标。
去年3月,广东海大集团斥资30亿元投建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累计布苗量9,000余万尾,出虾465吨,年产值达到6.2亿元。
无独有偶,盒马在上海崇明投资2亿元建造的4,200平方米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场已经运作起来,预计年产量可达1,300吨,年销售额可超8,000万元。
尽管这类养殖场的建设成本高昂,且面临疾病、水过滤和净化等挑战,但由于每年能够实现3-5次的收获,产量比小型温棚养殖场高出4-10倍。
这种养殖模式通常位于大城市附近,能够向城市提供高价值的活虾。以北京为例,每天消耗500吨活虾,市场潜力巨大。
专家预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未来中国对虾年消费量有望达到400-500万吨以上,这意味着虾产业仍然存在超过200万吨的增长潜力。
【版权声明】来源:中国水产门户网。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