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价格飙升,猪价反弹,警惕二次育肥!广东、海南全面禁止省外屠宰生猪入境
1月以来,仔猪价格从300-400元区间飙升到450元以上,短短半个月猪价也经历两次触底反弹。行业分析认为,受低温寒潮天气,南方地区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加之春节临近国内猪肉消费需求逐步提升。而养殖端看涨信心增强,带动了市场压栏增重的情绪,适重生猪出栏锐减,压栏惜售现象增多。需要警惕二次育肥或带来的疫情风险。
2023年11月,东部区发布关于优化生猪跨大区调运管理措施的通知,明确指出东部区外超过30公斤的商品猪禁止调入东部区育肥。随后四川省畜牧业协会也提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了“关于优化生猪跨省调运管理措施的请示”,请求从2023年12月15日-2024年2月29日,四川省外超过30公斤的生猪禁止调入四川育肥。直接指向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二次育肥带来的疫情风险。
新猪派梳理当前各省(市、区)现行生猪调运政策发现,只有北部区和西南区并未对重量在3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调运进行明确禁止,而是原则禁止,西北区还强调禁止生猪散养户从省外购进生猪。而南部省份中,目前调运政策最严的当属广东和海南,已经全面禁止省外屠宰用或肉用生猪调入。
广东、海南全面禁止省外屠宰生猪入境
其他跨区跨省“点对点”调运,区内优先
非瘟之后,为了兼顾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和保障快速复产,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中指出,种猪、仔猪,以及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无疫区、无疫小区,可通过“点对点”登记,实现跨省、跨大区无障碍转运。
而对于仔猪的限制在30公斤以下,目前东部区、中南区、西北区全面部署,东部区在去年11月发布最新的政策限制,提出“东部区外超过30公斤的商品猪禁止调入我区育肥”。
还有部分大区和省(市、区)提出各种有条件限制性转运政策,北部区允许跨省“点对点”转运;中南区的湖南、福建和江西,以及西北区在生猪及产品供应不足或突发紧急情况下,经主管部门备案,允许跨区跨省“点对点”调运,区内优先;广西除了农业农村部审定的非瘟无疫小区,中南区内省级主管部门公布的无非洲猪瘟小区养殖单元(养殖场)生产的生猪和符合非洲猪瘟净化场标准的养殖场生产的生猪,允许“点对点”调运。
其中,严格禁止外省屠宰用或肉用生猪调入的省份只有广东和海南。此前,为有效保障广东、海南等省生猪和生猪产品供给,自2020年11月30日起,非中南区符合调运条件的省份(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重庆、云南、贵州等)已备案生猪养殖企业仍可与广东、海南等省屠宰企业进行肥猪“点对点”调运。但2021年4月1日起,海南率先停止外省生猪入岛。2022年5月1日起,广东省也暂停了省外屠宰用生猪的调入。
江浙沪、北京、广东生猪缺口超1000万
各大区内产销平衡,逐步实现自给自足
由于我国各生猪主产区与消费区,短期内还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总原则不变的基础上,各大区和各省(市、区)之间政策略有不同。
例如北京、上海和广东,由于常住人口众多,猪肉消费量也需求巨大,但2022年北京生猪出栏只有36.8万头、上海99.2万头,广东3496.8万头,但相比1.27亿常住人口的猪肉需求也缺口巨大。
据新猪派统计,从2022年各省(市、区)生猪出栏量和消费需求来看,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的本地肉猪缺口都超过1000万头,其次是山东、山西和山西这些人口大省,消费缺口超过500万头。而本地产量过剩的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生猪出栏量超过消费量1000万头以上。从图上来看,猪肉供给从红色区域向蓝色区域转移。
从各大区2022年总的生猪出栏量和自给率来看,西南区增长迅猛,从2021年之前自给率88.5%增长到2022年的145.91%,调出生猪4700多万头,中南区自给率也提升3个百分点。西北区、北部区和东部区自给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也接近100%,产销进一步平衡,大区内有望逐步实现自给自足。
非瘟改变主产区格局
形成种猪、种苗和育肥专业分区
非瘟持续6年,各大省份的养殖结构也有微妙变化。由于秋冬季节(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常年的疫情压力,导致养殖企业无法节律性连续生产,山东、河北逐步变成专业育肥区,全国大量B级苗大量调入山东。这也是山东等东部区省份优化调运政策,禁止区外超过30公斤的商品猪禁止调入东部区育肥的原因。
而云南、贵州由于处于疫情压力绿区,大部分企业会在这两个省份加大种猪场的产出,再将猪苗调往高价区两广育肥。福建有良好的天然屏障,近年来逐步形成500-2000头规模左右的种猪场为代表的种猪集散地。这在调运政策中也有所体现,西南区允许东西部协作需要的生猪实现跨省、跨区“点对点”调运,正是为了保障东南区整体猪肉消费需求。
·END·
【微信编辑】刘伟恒
【内容采写】孟 轩
【数据制图】孟 轩
【内容审核】李 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