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总结“十三五”以来畜牧兽医工作成效,全面分析判断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对“十四五”时期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作出系统安排。
五、重大政策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巩固延续现有政策成果,深化拓展土地、财政、金融、市场调控等政策措施,持续推进畜牧兽医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用地政策
按照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支持解决畜禽养殖用地需求。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检验检疫、清洗消毒、畜禽粪污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占补平衡。加大对畜牧业发展使用林地的支持,依法依规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二)加强财政保障
继续实施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及畜禽良种、优质高产苜蓿、粮改饲、肉牛肉羊提质增效等畜牧业发展支持项目。支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和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给予补助,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对畜牧养殖机械装备的支持力度,重点向规模养殖场倾斜,实行应补尽补。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畜产品初加工等环节用水、用电优惠政策。探索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基金,构建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资金投入机制。
(三)创新金融支持
积极推行活畜禽、养殖圈舍、大型机械设备抵押贷款试点。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养殖主体给予贷款担保和贴息,鼓励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及金融、担保机构加强与养殖主体对接,满足生产发展资金需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保险,落实中央财政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保险给予保费补贴支持。继续开展并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指导地方探索开展优势特色畜产品保险,支持纳入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自主开展畜禽养殖收益险、畜产品价格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稳妥推进猪肉、禽蛋等畜产品期货,为养殖等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畜牧业生产和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负总责。要制定具体规划,抓好责任落实,加大投入力度,为畜牧兽医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沟通,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规划任务的组织落实、跟踪调度、检查评估。
(二)加强法治保障
加快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修订,提高依法治牧水平。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种畜禽生产、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落实执法经费、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强化日常监督,创新执法体制机制,提高基层执法水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加强科技创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等科研力量,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攻关研发,加强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屠宰加工、优质饲草料种植与加工等核心技术和设施装备研究。加强基层畜牧兽医行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生产经营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技术水平。
(四)加强市场调控
加强畜牧业生产和畜禽产品市场动态跟踪监测。紧盯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价格,围绕稳定生猪产能优化调控手段,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缓解“猪周期”波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研究牛羊肉等重要畜产品保供和市场调控预案。
(五)加强协会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种业提升、健康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培育、信息交流以及行业自律、维护从业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会议、培训、赛事、表彰示范、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提高从业者技术和经营能力。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产业振兴、畜牧业国际贸易、种畜禽引进培育普查等领域,配合行业管理部门,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
(六)加强国际合作
跟踪监测国外畜产品生产和市场变化,加强技术交流与磋商,支持畜禽品种资源、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大先进设施装备、优良种质资源引进力度。加快畜牧业走出去步伐,稳步推进畜牧业对外投资合作,开拓多元海外市场,扩大优势畜禽产品出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设饲草料基地、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和奶源基地。
专栏2 生猪稳产保供行动
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建立以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落实“三抓两保”(抓大省、大县、大场,保能繁母猪存栏量底线、保规模猪场数量底线)制度,采取逐级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警、加强政策调控等综合措施,实现全国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猪肉年产能5500万吨左右的目标,稳固养猪业基础生产能力。
专栏3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等传统畜禽为主,兼顾特种畜禽,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计划共创建500个左右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开展部省市县联创,全面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
专栏4 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
深入实施肉牛肉羊遗传改良计划,培育专门化肉用新品种。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实施牧区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对农牧民购买优良肉牛冻精、良种公羊和公牦牛给予适当补贴。推动北方农牧交错带基础母牛扩群提质,支持地方扩大基础母牛饲养量。支持南方重点省份草食畜牧业提质增量,合理利用草山草坡和农闲田资源,种植优质饲草。支持以肉牛肉羊为主导产业创建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批肉牛肉羊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在西部地区脱贫县集中选择一批有牛羊产业发展基础的重点帮扶县,支持种养加销全链条发展。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引导农牧民发展肉牛肉羊舍饲半舍饲养殖。推进粮改饲项目实施,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开展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结节性皮肤病等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建设一批动物疫病净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
专栏5 推进奶业振兴行动
编制实施《“十四五”奶业振兴工程建设规划》,以奶业主产省份为主,兼顾奶业发展潜力区,支持部分奶牛养殖大县实施奶业振兴整县推进行动,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改造升级适度规模奶牛养殖场,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支持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发展,促进种养加奶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奶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开展乳品消费公益宣传行动和奶业品牌提升行动,提振消费信心。
专栏6 实施全国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养殖屠宰产业布局、风险评估情况等因素,将全国分为北部区、东部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等5个大区,按照“防疫优先、分区推动,联防联控、降低风险,科学防控、保障供给”的原则,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分区防控。以加强生猪调运和屠宰环节监管为主要抓手,统筹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生猪调运和产销衔接等工作,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养殖、运输和屠宰行业提档升级。通过分区防控,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打通政策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生猪产品及生产资料物流畅通,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
专栏7 实施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调查五年计划
深入实施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调查计划(2021—2025年),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等优先防治病种,以及非洲马瘟等重点外来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落实中央财政动物防疫补助经费,支持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净化。各地制定和实施辖区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掌握动物疫病在群间、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状况。完善监测结果报告制度,定期汇总分析全国动物疫病监测结果,研判疫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根据疫病发生情况,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选择部分省份和区域开展畜禽疫病专项调查。引导种畜禽场和规模养殖场开展疫病净化,建设一批净化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注重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中的应用。结合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开展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评价。
专栏8 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重点在具备实验室人员、技术和经费保障条件的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在外来病传入高风险区建设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在牧区半牧区县建设牧区动物防疫专用设施。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建设国家外来动物疫病中心,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改善动物疫病国家参考实验室硬件条件。在动物跨省调运量大的区域,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省级政府已批准设立的动物防疫指定通道进行升级改造;在畜禽养殖密集区选择地方政府积极支持、有市场化主体愿意承担、运行机制完善的地区,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场。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建设国家兽药标准物质中心和国家兽用生物制品评价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在省级兽药检验机构建设兽用生物制品检验区域实验室、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兽药非法添加物检测实验室、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检测分析实验室。
专栏9 推进粮改饲项目
每年完成粮改饲面积1500万亩以上,补助收储优质饲草4500万吨,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产业,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体系,持续增加优质饲草料有效供给。以农牧交错带区域为重点,以收贮利用优质饲草料的草食家畜养殖场(户)、饲草料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贴对象。补贴品种以青贮玉米、苜蓿、燕麦、黑麦草等优质饲草料为主,兼顾各地有使用习惯、养殖场(户)接受程度高的特色饲草品种。
专栏10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
实施《“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以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主要目标,以畜禽粪肥就地就近科学还田利用为主攻方向,支持250个畜禽养殖量较大、耕地面积较大的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重点改造提升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粪肥还田利用示范基地,新建改建一批密闭贮存发酵设施、堆肥设施、粪污输送管网等,支持购置运输罐车、撒肥机等施肥机械,总结推广种养循环技术模式,逐步降低处理成本,完善利用机制,减少环境影响,带动县域粪肥就近就地利用,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版权声明】来源:农业农村部。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