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肉牛肉羊行情相对稳定且居于高位,产业发展也在不断提速,未来有怎样的发展机会?又该如何占据先机?11月20日,在由南方农村报社主办,牛羊宝典、南方牛羊产业体系联盟承办的2021第四届南方牛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首届南方牛羊种业峰会上,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为大家分享《我国肉牛产业新形式与制高地分析》专题报告。

  01

  消费背景发生变化

  重新定义“供不应求”

  近年来各行各业受到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曹兵海认为牛肉的消费背景(动力与发展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新冠”加剧了发展浪涛的可变性;2.“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正在筑路、换挡;3.工业化转向信息化和智能化;4.新消费正在发生量变和质变的变化,且尚未定型。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消费背景,政策也在适时调整。曹兵海表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由之前的重效率向共同富裕发展,资源变财富,进入寻常百姓家;2.在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人的数量和质量是乡村振兴的根本;3.要坚守耕地红线,土地和粗饲料资源升值;4.碳中和下的环保要求,大规模单场的形式将付出更多的代价。

  消费升级的理性化决策涵盖了四方面(理性化消费、品质化消费、个性化消费、定制化消费),将倒逼肉牛产业深耕产业的 价值和机制,这意味着产业进入新的阶段。行业人士往往认为牛肉供不应求,曹兵海认为需要重新定义“供不应求”――我们已经从“短缺经济”转入了“优选经济(即相对过剩、相对不足)”的时代,“供给不足 ” 由可替代性不足和品质性相对不足两部分构成。“对于牛肉而言,牛肉替代品不足以及个性化和品质化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当前定义的‘供不应求’”,曹兵海直言,“只要养牛就能挣钱”并不完全准确,任何条件下都存在盈利、不赚钱、赔钱的可能性。

  02

  差异化+特色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价值链+产业链保障盈利

  在发展肉牛产业的过程中,种源、饲料、技术等细节方面被广泛关注,而一些产业宏观因素却容易被忽视。据曹兵海介绍,中国有产区优势溢价效应,这是容易被忽视的重大资源要素。包括了政策、产业情况、产业人才、产业链及配套支撑等方面。

  “产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存栏量,整体的养牛技术才能提升,比如说宁夏六盘山区,七、八岁的小孩子都可以判断母牛是否发 情,老人家更不在话下。母牛及时配种就能避免错过时机,这就是整体养殖水平的体现,属于产区优势溢价效应的一部分。”

  “肉牛产区优势溢价决定了降低成本的程度和难易度”,曹兵海认为成本需要通过产品分摊,而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路线能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在谈打造全产业链,但其实有一些企业是不赚钱的,问题出在哪里?在产业链当中某一个环节价值链没有链接好。不仅仅要有产业链,更需要价值链,应该用用价值链推测产业链是否成立。另外一个关键点,该地区的支撑能力、商业化程度、社会化服务系统等方面的成熟度如何都非常关键,这些所有的因素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与低。”

  因此,曹兵海认为企业在投资时要看价值链和产业链,要看是否具备优势溢价。至于如何创造优势溢价,值得政府部门、企业、专家和行业人士共同思考、探索。

  03

  屠宰与加工将逐步分化

  适度规模成为未来趋势

  肉牛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各地产区发展已进入新的发育阶段。曹兵海介绍,发育新阶段有四大标志:1.透明度提高,信息、价格、产品品质与质量优劣更容易对比。打破信息不对称,标志着中国肉牛产业在一个产区进入了发展发育新阶段,之前肉牛产业的一个标志就是信息不对称,包括价格、品种等多方面信息,现在通过网络瞬间可以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这是新阶段的标准。

  2.投资和经营趋于理智,对肉牛产业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当前行业逐渐认识到过度追求大规模未必是最优的选择。“开口就要投多少个亿,要大养殖规模的企业少了很多。盲目追求大规模,要么是不懂肉牛行业,要么是想撬动资本市场。”

  3.巩固发展产业基础的看法比较一致――母牛是紧缺资源,家庭规模标准化生产是主干。据曹兵海介绍,目前全国 母牛2600多万头,其中1000头以上的规模场(的基础)母牛存栏量只占2.7‰。很大程度上来讲,散养户和家庭农场是支撑牛肉供给的重要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总体来看,集中度在提升,养殖户的数量在减少,户均养殖量在增加。

  4.市场用价格评价“种”的价值,成为“社会化育种、用种”的工具和大势。

  此前屠宰和加工往往被一概而论,曹兵海认为,新阶段将呈现出屠宰和加工分化成两个行业的发育趋势,因此有关部门的政策也需要重新研究制定,企业投资也要调整。目前来看,屠宰场规模过大往往面临较大的压力,“就像是让厨师又要做菜品,又要去卖饭”。

  曹兵海建议在一定半径范围内屠宰(小区域定点屠宰)+ 分解分割 + 加工来满足城市供应;通过特色各异、规模不同、具有资质的加工厂(店、户)与线上销售渠道结合,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04

  增强组织化与牛肉销售能力

  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与猪鸡等红海产业相比,肉牛市场还处于“蓝海”的幸福时期,抓紧时间磨练内功抢占制高点是行业关注的热点。在曹兵海看来,组织化建设是第一个制高点,需要包括政府引导与市场引导结合,通过打造多种规模形势的的经营主体,形成母牛-(牛肉)消费市场一体化的模式。用经营性利益机制非常明确的把产业链上的生产主体与消费个体串在一条利益链上,才能通过把握牛肉需求来掌握牛种(育种、用种),深耕母牛这块土壤。

  第二个制高点是销售能力和条件的建设。会养更要会卖,牛的价值最终通过销售牛肉来转换。我国的消费已经开始了如上所述的巨大变化,这需要把牛变成肉,再变成制式化产品和特色化佳肴,同时来满足城乡的制式化和个性化的消费。以前以供应商超为主的屠宰场的功能,与现在的商超和个性化消费并举的消费市场之间出现了失调。

  因此,今后的屠宰加工业有可能分化成专业化精准屠宰加工与专业化、特色化加工两个行业。前者解决牛变肉问题、解决城镇商超需求的同时,为特色化加工专业化精准提供各种牛肉原料;后者则由规模各异、星罗棋布的加工厂(家、店),利用各地的传统、烹饪等文化特色进行差异化特色加工,满足城乡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当下商业的数字化优选与结算以及物流品保体系已经十分成熟,正等待肉牛养殖和牛肉加工两大板块的换档增速。

  肉牛养殖业需要用牛肉创建更多的品牌来提质增量。曹兵海表示,需要发展“思维+肉牛”工程,不单单是销售牛肉,产地的其他特色和文化也需要融合进来,打造更有价值的品牌。复合化的生产、专业化的屠宰加工、更接近舌尖的专业化特色化加工才能满足新的市场消费需求。

本文来源:现代畜牧舆情周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