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种猪加速替换下的淘汰母猪商机

【导语】 截至目前,满目疮痍的生猪产业走向大范围复产已进行一年有余,市场供应能力仍在恢复,作为过渡环节的替代品——三元种猪,可谓功不可没。但复产运动继续进行,对于未来淘汰母猪流向将做如何调整,市场掩藏下的商机动向,本文将做简要阐述。


据卓创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国内淘汰母猪均价为18.42/公斤,同比跌18.35%。与商品猪价格走势相似,2020年淘汰母猪价格也以涨后下跌走势为主。

受非洲猪瘟影响,2018-2019年淘汰母猪屠宰量明显上升。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 1-12月淘汰母猪屠宰量1612819头,同比增长13.42%。母猪淘汰集中在 3-7月,但淘汰胎次大都集中在7-8 胎,8月后母猪的淘汰胎次集中在6-7 胎,淘汰胎龄年轻化。2019年为1132883头,同比下滑29.76%。母猪淘汰集中在1-7月,淘汰胎次集中在3-5胎。但常规来讲,母猪2-6胎繁殖性能较好,3-5胎繁殖性能最好,能发挥种猪群最佳繁殖优势。母猪7胎以上繁殖性能开始下降,非疫情影响,母猪淘汰量稳定在一个比例内,种猪场正常年更新率在45%-50%3胎后的母猪6%-8%死淘率。


对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定期的淘汰,保持合适的胎龄结构是提高生产指标。养猪企业为了猪群的更新及合理的胎次结构,会定期从外部引入一定数量的后备种猪。非洲猪瘟发生后,外部引种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采用三元母猪进行生产,不仅可以实现猪场闭环循环、减少车辆或人员的接触风险,还可以克服猪场母猪紧缺的难题。确实是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生产的利好因素。但与二元母猪对比,三元母猪背标管理和情期管理缺乏,利用率低,产仔能力差,猪场仔猪成活率偏低等众多问题。


2019-2020年仔猪和二元种猪价格偏高,对于资金缺乏、疫病防控能力偏差的小散养户来说,其仍在犹豫从全产业链入市。而这也是大型养殖公司扩张市场份额的最佳时机,三元母猪作为中间替代的过渡品无疑为产能的衔接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但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产能转换为产量,进入产能释放期,对于大型养殖公司来说,进入第二个阶段——以种群替换的方式,加速成本下跌的进程。毕竟业内对未来一致看跌,在下跌过程中,自繁自育场控制成本的方式就是加大二元种猪的占有率等,降低成本。卓创认为,未来1-2胎淘汰种猪或集中释放向市场,对于淘汰母猪屠宰场来说,无疑是一场即将而来的商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