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朋友之邀,对我国本土黑猪品种生产高品质猪肉的话题进行探讨。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收集大量的产业和科研数据,仅作为养猪行业的从业者,尝试从感性认知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本文中的“黑猪”或“土猪”特指中国本土猪种,不包括黑色的洋猪种,如黑毛杜洛克。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养猪历史,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使得各地形成了适应不同气候和饲料条件的猪种。青藏高原的猪适应高海拔缺氧环境,东北民猪则适应寒冷气候,而南方的猪种则适应高温高湿。然而,无论是哪种猪种,只要有充足的食物,都能适应中国的各种气候条件。1978年以后,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逐渐丰富,此前由于蛋白质来源有限,植物和动物蛋白质很少被用于猪饲料。在大豆丰富的东北地区,蛋白质同样稀缺。过去,中国人的主要需求是能量而非蛋白质,因此能量成为动物除水之外的第一需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引进外来品种之前,几乎所有的本土猪种都是偏肥的,以生产猪油脂肪为主要目标。此外,中国本土猪种还具有性成熟早和产仔多的特点,这些特征是历史上猪种培育的重要性状。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养猪业逐渐从满足能量需求转向蛋白质需求。目前,规模化养猪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们通常饲养的是成本较低的洋猪种。为了降低成本,洋猪种在育种时会减少脂肪的生产,而生产瘦肉的成本要低得多。洋猪种更适合初级温饱条件下民众对猪肉的基本需求,即便宜的猪肉蛋白。然而,中国消费者对食物风味的追求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这与西方人更关注营养的观念不同。中国本土猪种比洋猪种更受欢迎,其独特的风味受到广泛认可。
  空气和水作为营养素对猪肉风味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国本土猪种对空气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它们历来都是在开放环境中生长的。圈养后,空气质量不佳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此外,本土猪种的运动能力强,肌肉品质更好,风味也更佳,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养殖成本。运动能力强的猪肌肉中含有更多的肌红蛋白,肉色和抗应激能力更强。
  遗传稳定且风味优质的中国本土品种是工业化生产高档风味猪肉的前提。手中拥有一个遗传稳定的土猪种群无疑具有巨大优势。基因决定了风味,猪之为猪味而不是鸡味是由基因决定的。几乎所有知名的风味食品都是品种、饲养方式、营养方式和文化内涵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致力于发展风味猪肉的企业来说,品种、饲养方式和营养方式是最基本的要求,文化内涵则是引领。
  风味猪肉的品牌化是决定中国本土猪命运的关键。好的品牌意味着较高的价格,为风味猪肉付出额外的金钱才能维持整个风味土猪产业链的运转。风味猪肉必须具备一定厚度的脂肪,呼吸高质量的空气,延长饲养时间等。所有这些增加的成本都需要消费者愿意承担。目前,中国还不具备先进的土猪饲养技术,这是养猪业最后的机会。虽然风味猪肉的市场规模只有3000万头,但其产值远高于同等数量的白猪。一定规模的风味猪肉生产销售商并不比任何一家中国头部的养猪企业赚得少。
  综上所述,生产中国风味猪肉需要具备品牌运作能力、一个遗传稳定且风味突出的品种、特别的营养和饲养方式以及良好的疾病控制。中国并不缺乏高端消费人群,风味猪肉的成本对于大多数中产阶级和年轻消费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然而,缺乏信得过且好吃的猪肉供应仍是市场的主要问题。运营中国风味猪肉品牌不仅需要资本和市场策划能力,还需要专业团队来组织生产和研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