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化的猪场运营中,85%的工作是重复性的,而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应该通过流程化和标准化来提升效率。为了实现猪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完整而系统的流程、标准和人才体系。在后备母猪的引种计划制定上,传统的计算方法往往导致利用率不高,甚至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率。因此,改进引种方法对于猪场的均衡生产至关重要。
以1000头规模的新建猪场为例,传统的引种计划通常是根据母猪的利用率目标来计算引种数量。比如设定85%的利用率,那么后备母猪引种数量为1176头,每月引入235头,连续引入五个月。然而,这种做法在实践中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时为了完成配种任务,甚至会强配体弱的母猪,导致头胎母猪淘汰率高,出现‘二胎综合征’。
新引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引入‘后备母猪蓄水池’的概念。首先,设定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在225至240天之间,前四周引入55%的基础母猪,后十二周引入剩余的45%。按照年产窝数2.35计算,每周需要配种53头母猪。这样可以确保每周都有足够的母猪发情配种,避免了因发情不理想而紧急使用激素调节的情况。
为了实现全进全出、均衡生产的目标,每周应该有60头后备母猪发情配种。通过合理的引种计划,可以确保每周有足够数量的母猪发情,从而始终保持选择权,实现主动管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率,还能降低淘汰率,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最终,引种数量可以减少到1152头,比传统方法少24头,但完成配种任务更加轻松,从而达到生产均衡的目的。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