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出现单日大幅下跌,跌幅达到51元/吨,打破了市场对于‘翘尾’行情的预期。现货价格也随之趋稳,部分地区甚至开始小幅下跌。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的下跌趋势将持续。
  进入9月份以来,国内玉米期货价格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回吐了8月下旬的涨幅。11月合约最低跌至2261元/吨,再次跌破2300元/吨大关,接近2245元/吨的近四年低点。9月4日收盘时,玉米2411合约报收2274元/吨,当月累计下跌77元/吨,跌幅为3.28%;2501合约报收2277元/吨,当月下跌47元/吨,跌幅为2%。
  大宗商品市场的普遍下跌也导致玉米价格走低。9月4日,文华农产品指数报收167.77,当月下跌1.08,跌幅0.64%;商品指数回吐了过去两周的涨幅,降至2021年以来的低位。国际玉米价格也持续低位,本周国际玉米价格在400美分/蒲式耳左右震荡,比2022年高点下跌52%。国内外玉米价格的联动性较强,全球饲用谷物价格低位运行,进口性价比提升,导致国内饲用谷物价格随之走低。
  尽管河南、辽宁等地受到渍涝灾害影响,但未受灾地区的雨水充足,长势良好,能够弥补受灾地区的产量损失,全国玉米整体仍有望丰收。随着地租成本的下降,玉米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市场对新季玉米的定价预期也随之下调。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东北地区地租成本普遍下降100~200元/亩,折合玉米成本下降150~300元/吨,增加了市场对远月期货合约的看空预期。
  2023年国内玉米丰收,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创历史同期最高,国内饲料粮供需基本面从缺口转为供给充足并出现结余。8月下旬,玉米期货价格反弹曾拉动企业采购,但下游用粮企业仍保持随采随用策略。海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2023/2024年度累计进口玉米及替代饲用谷物4332万吨,同比增加1640万吨,增幅61%,为历史同期最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3/2024年度国内玉米供需结余量为2270万吨。
  东北地区的渍涝情况有所缓解,利于玉米产量形成。本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夏玉米处于吐丝、乳熟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大部春玉米处于吐丝、乳熟期。东北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有利于前期渍涝田块的排湿降渍,渍涝农田面积较上周明显减少。西北地区、华北、黄淮地区则多晴雨相间天气,有利于玉米灌浆乳熟。但河北东部、山东北部部分农田土壤过湿,出现短时渍涝,山东济南、潍坊等地玉米出现片状倒伏。
  9月4日,黑龙江西部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2230~2270元/吨,吉林2230~2260元/吨,辽宁2250~2270元/吨,周环比持平,月环比下跌10~50元/吨。山东潍坊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2370~2390元/吨,河北石家庄2300~2340元/吨,河南鹤壁2300~2340元/吨,部分地区周环比上涨20~40元/吨,月环比上涨30~80元/吨。
  8月下旬,由于部分玉米产区遭遇渍涝灾害,市场传言后期饲用谷物进口将会减少,推动玉米期货价格反弹。但9月2日期货价格单日大幅下跌51元/吨,回吐8月下旬涨幅。其原因一是当前市场余粮能够满足加工需求,期货价格走低加剧了市场看跌预期;二是华北本地早熟春玉米已经上市,收购价格同比大幅降低;三是2023年新疆玉米产量大幅增加,市场结余量较多,通过汽运出疆供应西南和西北市场,有效补充销区市场供应。
  截至8月30日,北方四港玉米库存145万吨,周环比下降1万吨,同比增加24.8万吨;周下海量34.6万吨,周环比增加7.6万吨。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开始回落,但现货价格跌幅不如期货。南方港口部分贸易商跟随期货上涨提高现货报价,但下游企业接货意愿不足,现货价格随之走低。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预计,进口高粱、大麦等替代品供应充足,供需维持宽松局面,价格或将继续走弱。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