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养猪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类疫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猪圆环病毒病(PCVD)尤为突出。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PCV)感染引起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消瘦、呼吸困难和颤抖等症状。感染后的猪只常表现出肤色苍白、黄疸等体征,剖检可见肝硬化和淋巴结肿大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PCVD被列为需要严格控制并防止扩散的二类动物疫病。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是目前已知的体积最小的病原之一,其病毒粒子呈十二面体对称,无囊膜结构。根据现有研究,PCV共有四种类型:PCV1、PCV2、PCV3与PCV4。自1996年以来,PCVD不仅在欧美地区广泛传播,在亚洲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也屡见不鲜。
### 猪圆环病毒的分类及流行特点
#### 1.1 猪圆环病毒1型(PCV1)
PCV1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猪肾上皮细胞中被发现,基因组全长不到1800 bp。起初认为其不具致病性,但后来的研究发现,PCV1抗体阳性率在猪群中约为19%。2019年,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发现,15个猪场的145份样本中,PCV1的阳性率为11.7%。总体而言,PCV1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但阳性率较低。
#### 1.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PCV2首次由加拿大学者发现于20世纪末,共有六种基因型。PCV2是引起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还与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自1997年首次在我国发现以来,PCV2的流行率不断上升,阳性率也较高。例如,2015年山西省大规模猪场中PCV2的阳性率高达58%,而在2016—2017年河北省猪场的检测中,阳性率也达到60%。
#### 1.3 猪圆环病毒3型(PCV3)
PCV3最早在美国发现,基因组全长约2000 bp。2013—2017年间,我国多个省份的样本中PCV3抗体的平均阳性检出率高达49.7%,部分养殖场内阳性率甚至达到100%。PCV3的致病机理与PCV2相似,也能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征等症状。
#### 1.4 猪圆环病毒4型(PCV4)
PCV4基因组全长为1770 bp,是PCV中最晚被发现的亚型。2019年首次在我国湖南省发现,目前研究较少,阳性率较低。PCV4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
###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特征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 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由PCV2感染导致,主要发生在10周龄左右的仔猪。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致死率较高。
#### 2.2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
主要由PCV2或PCV3感染引起,多发于15周龄左右的保育猪和育肥猪。病猪皮肤出现紫红色凸起,肾脏呈现炎症反应,致死率约10%。
#### 2.3 仔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出生10天内肌肉出现阵发性痉挛,导致无法准确进食,进而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 2.4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由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引起,多发于20周龄左右的育肥猪,表现为高烧、持续性咳嗽等症状。
#### 2.5 猪繁殖障碍综合征
PCV2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等问题,影响新生仔猪的免疫力。
###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3.1 加强个体疫苗免疫
加强疫苗接种是减少PCVD发生的关键措施。目前已有多种PCV2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等。母猪和仔猪需按一定时间接种,种公猪需在配种前接种。接种后需监测抗体水平,对免疫水平低的猪只进行补免。
#### 3.2 完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确保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严格控制人员、饲料、粪便等进入猪场,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减少交叉感染。
#### 3.3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科学配比饲料,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提升猪群抵抗力。降低饲养密度,保证猪只活动空间。严格检疫引进的种猪,减少外界环境对猪群的刺激。
#### 3.4 做好药物预防控制
通过药物预防控制PCVD的发生,妊娠母猪在生产前后可使用混合药物,哺乳仔猪和断奶前后仔猪可采用拌料加药方案,以提升免疫水平。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