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使用年限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一方面,猪场需要保持母猪群体的年轻化,另一方面,也要保留一定比例的3-5胎母猪,以保证生产效率。然而,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一直是养猪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根据PigChamp对美国355家养猪场70多万头母猪的数据分析,母猪的平均更新率为53.55%。这表明,猪场在淘汰母猪时需要更加精细地管理。
  高昂的母猪周转率直接影响养猪场的盈利能力,并且与饲料消耗量密切相关。在商业养猪场中,母猪群的饲料费用大约占总饲料费用的20%。繁殖失败或肢蹄问题导致的母猪淘汰会增加空怀母猪消耗饲料的天数,同时也会增加后备母猪的数量。这些后备母猪同样需要消耗饲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假设美国平均母猪周转率大约为53%,如果能将这一目标降低到42%-45%,对母猪群效率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能显著提高生长猪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从而改善全群的饲料转化率。
  母猪更新率过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大量后备母猪进入繁殖群会导致头胎母猪产仔数减少,影响繁殖群和生长群的整体生产性能。与经产母猪相比,头胎母猪所产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较低。研究发现,头胎母猪所产仔猪的断奶前生长速度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低12%-17%。这意味着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在断奶时和出栏时会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轻1千克和6千克。尽管尝试将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寄养于经产母猪,以提高其断奶前生长速度,但这些仔猪的生长速度依然落后于经产母猪所产仔猪。
  初生重低于1.2千克的仔猪占断奶前仔猪死亡率的40%,而头胎母猪所产仔猪的死亡率较高,且对疾病的易感性也较高。尽管头胎母猪能产生足够的初乳,但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的抗体较少。这些因素累积起来,会显著影响仔猪的死亡率与上市体重,进而影响全群的饲料效率。
  提高后备母猪的培育质量对母猪的终身贡献能力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为了最大化母猪的终身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养猪场需要在猪体重约18千克时就开始后备母猪的培育工作。满足后备母猪的营养需求有助于降低饲料费用,并延长其在繁殖群中的使用年限。通过减缓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并适量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铜和锰络合物,可以使得230日龄的后备母猪达到生理成熟,并且骨架结构与体重的平衡更加完善。
  肢蹄问题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青年母猪因肢蹄问题被淘汰的比例高达15%。炎症不仅会引发疼痛和应激,还会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增加非繁殖天数,降低窝产仔猪数和减少断奶仔猪头数。生长与繁殖这两个生理过程与免疫系统紧密相连,炎症会影响营养素的分配,从而影响繁殖效率。因此,预防诸如跛足和疾病等炎症状况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在母猪日粮中添加氨基酸锌、锰和铜络合物,可以大幅降低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因跛足和繁殖失败的淘汰率。西班牙5家养猪场的记录显示,这种做法使得青年母猪的留用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维持母猪首个泌乳期的体重,确保后备母猪在第2或第3次发情时体重达到135-150千克再进行配种,有助于提高母猪达到第4胎的几率。已有数据表明,增加3-6胎母猪的数量对猪群整体繁殖力有显著影响。
  最终,通过努力降低母猪群的跛足率,可以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减少转入繁殖群的后备母猪数量。母猪跛足数减少、周转率降低后,养猪场能够改善繁殖参数,包括泌乳期饲料采食量、仔猪断奶重、断奶仔猪数和分娩率。减少头胎母猪所产仔猪的数量,可以显著提高全群的生长-育肥性能,进而提升养猪场的整体盈利能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