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成活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衡量集约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据统计,国内一些条件较差的农村农户分散饲养的母猪,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可达40%左右,而中小规模猪场的仔猪死亡率也在20%-25%之间。因此,降低仔猪死亡率成为养猪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仔猪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猪痢疾、黄白痢、口蹄疫、水肿病、冻死、压死、病死、饿死、咬死以及初生重小等。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
  猪痢疾是断奶仔猪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发病于49-48日龄的猪。该病前期表现为拉软粪,后期则拉黄色稀粪,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血痢。治疗时,可以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控制。
  断奶小猪黄白痢则多发于1到3日龄的仔猪,症状为黄色粪便,容易导致脱水。治疗黄白痢可以使用护肠生,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小猪黄痢、白痢等疾病。
  口蹄疫是另一种常见疾病,哺乳仔猪患病后死亡率极高。为防止口蹄疫的传播,必须加强猪圈内的消毒工作。若仔猪患病,应及时隔离并使用相应药物治疗。
  冻死是初生仔猪面临的另一个威胁。仔猪体内能量储备有限,体温调节能力不足,加之被毛稀疏和皮下脂肪少,在保温条件差的环境下容易冻死。因此,养猪场必须确保产房温度适宜,通常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并设置仔猪保温箱。
  压死和踩死也是仔猪常见的非正常死亡原因。母猪母性差、环境不安静等因素可能导致仔猪被压死或踩死。对此,需要提高饲养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岗位责任制,并在产房内设置护仔栏。
  疾病是导致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疾病包括肺炎、下痢、低血糖病等。针对这些疾病,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如提高母猪奶水质量、加强消毒、合理寄养等。
  饥饿也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母猪产后无奶或乳头损伤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仔猪因饥饿而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专利产品“益母王”来提升母猪的奶水质量。
  此外,仔猪出生体重过小也会增加死亡风险。研究表明,初生重不足1千克的仔猪死亡率极高。为提高仔猪初生体重,可以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适当增加妊娠母猪后期的营养水平。
  综上所述,降低仔猪死亡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保温防冻工作、采取防压措施、确保仔猪吃足初乳、固定奶头、选择性寄养、及时补铁补料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进而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