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统股份、新希望和巨星农牧等生猪养殖企业纷纷发布了定向融资公告。值得注意的是,新希望和巨星农牧在融资额度上相比之前有了大幅降低,新希望从2023年12月的73.5亿元下调至38亿元,巨星农牧也从2023年12月的12亿元下调至8亿元,分别缩减了48%和33%。这可能意味着对于生猪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已经正在实施。
今年两次重要会议的表态,有望对养猪行业内卷的现象注入休止符。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今年3月份出席人大经济会议的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更科学的评估风险,约束产能过剩行业财政融资供给。这两次会议的表态表明,官方层面将目前的生猪养殖业定义为“产能过剩行业”。
养猪进入产能过剩,罪魁祸首就是深度介入的资本。据《东方财富》统计,2019年至2023年间,13家上市猪企累计融资高达8191亿元。这种高度资本化的直接后果是,散养户的比例显著下降。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统计数据:2005年以前,生猪养殖场小散户在有1亿家以上,到2021年,全国养殖场小散户数量缩减至2000万家,不到20年的时间,接近8000万散户消失。与此同时,周期弱化、史上最长亏损周期、产能过剩成为尾大不掉的行业难题。
但资本追究具有嗜血性,优势劣汰永远都是市场法则,正邦、傲农、天邦之后,暴雷注定还会继续。直至今年,随着企业暴雷现象不断增加,产能去化不及预期之后,徒然发现猪企的定向融资开始严格审核了,不仅是融资额度,还是融资项目。比如新希望和巨星农牧的融资项目,主要用于升级猪场和偿还银行债务,没有猪场建设。这表明,随着融资政策的收紧,所有猪企真正到了拼内功、拼成本的时候了,资本养猪时代或许真的正在结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