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养猪要实现高效生产,必须做好猪群和饲料的科学管理。这包括种猪群和商品群的管理,以及种猪料和商品猪料的调控。这两个方面的合理管理对集约化养猪场的生产运行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管理调控措施。
  ### 一、猪群的管理调控
  #### 1. 种猪群遗传品种结构
  选择性能优良的种猪和杂交模式,为商品猪生产奠定良好的遗传基础,有助于生产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上市肉猪。不同性状的遗传力不同,繁殖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结构性状则受遗传控制较多。因此,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杂交模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目前较为实用的杂交模式是"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 2. 种猪群猪群结构
  种猪群的管理目标是确保种猪健康稳定、可持续地生产,提供更多的优秀断奶仔猪。种猪群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公母猪比例、均衡生产以及疾病控制等几个方面。
  ##### (1)母猪群年龄结构
  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对于提高繁殖性能和断奶仔猪质量至关重要。建议的年龄结构为:初产母猪占比15-17%,6胎以上母猪占比13-15%,2-6胎母猪占比65-70%。通过实施母猪更新计划,可以维持科学的年龄结构。
  ##### (2)种猪群公母猪结构
  公猪群的组群结构建议为公母比例1:20-25,且公猪使用年限不超过2.5年。实践证明,中青年公母猪的后代活力和经济性能更高。
  ##### (3)猪群均衡生产
  均衡生产对猪场管理、生产运行、资金运行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确保诸如工资方案、猪群周转、疾病控制等计划的有效执行。种猪群的均衡生产是全场均衡生产的基础。
  ##### (4)猪群疾病结构控制
  控制疾病需从种猪群着手,根据不同类型疾病的特点制定疾病控制计划。通过提高猪群群体素质、减少病原传播等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 二、饲料的管理调控
  饲料管理调控包括供料量、饲喂方式、饲料营养浓度等方面。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必须符合相应猪群阶段的生产性能需要。通过饲养实验验证饲料营养配比的效果,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来选择和评价饲料。
  猪群结构稳定的猪场,饲料总供量和各种饲料所占比例应相对稳定。如果出现不正常的数据,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解决。饲料量的供应需根据猪群预计需求进行规划,避免过量或不足。
  同一商品猪料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饲喂效果。在检查饲喂效果时,需要考虑遗传结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饲料实验数据是猪场进行饲料调控的重要依据,应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