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二胎综合征”是指头胎母猪进入第二轮生殖周期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断奶后失重过多、发情率低、再次配种困难或分娩率降低、二胎产仔数减少(一般比第一胎减少18%以上)以及头胎淘汰率高(一般超过15%)等情况。近年来,这种症状在中小规模或新建养猪场中较为常见。相对于明显的疾病,母猪“二胎综合征”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对猪场的影响往往是隐形的,容易被忽视,但母猪第二胎繁殖力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母猪过早淘汰,影响养殖效益。
  ### 母猪“二胎综合征”的发生原因
  导致母猪“二胎综合征”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殖营养供给不足**:后备母猪培育期没有使用专门的后备种猪料,导致生殖营养缺乏。不同阶段的种猪营养需求不同,如后备母猪培育期饲料要求VE>150mg/kg,而哺乳母猪饲料要求高能高蛋白,VE需要>60mg/kg。
  2. **初配年龄过早,初配体重过小**:后备母猪发情后急于配种,忽视了母猪的初配年龄、体重及膘情。配种年龄过早可能导致生殖系统未完全成熟,生产时容易形成难产,子宫炎比例升高。
  3. **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饲料原料质量差,母猪长期采食霉菌毒素超标的饲料,损伤了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
  4. **妊娠期营养供给不足**:后备母猪配种后,其自身发育远未到达体成熟状态,必须获得充足养分,一方面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自身持续发育的需求。
  5. **哺乳期失重过大**:头胎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低,乳猪吮奶能力强,供需间存在“剪刀差”,导致初产母猪体重失重过多,体脂少,背膘薄,影响断奶后的发情。
  6. **围产期保健不当**:母猪产前、产后一周是母猪应激强烈的阶段,自身抵抗力下降,生殖系统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出现子宫内膜炎。
  7. **感染繁殖障碍性疫病**:母猪感染了蓝耳病、伪狂犬、猪瘟、衣原体等繁殖障碍性疫病。
  ### 母猪“二胎综合征”综合防控方案
  1. **加大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力度**:选择优质的饲料,杜绝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养母猪。使用合理的营养方案饲养后备母猪,如在后备母猪体重50-75kg时使用中猪料,75kg到配种期间使用专用的后备种猪料。
  2. **确定合适的初配年龄和体重**:二元杂母猪的初配年龄应在8月龄左右、体重在130-140kg时配种,纯种母猪年龄可适当推迟。
  3. **将哺乳期失重降低到最低限度**:哺乳期实行充分饲养,增加饲喂餐数、提高营养浓度。控制母猪乳仔猪头数,头胎一般不要超过12头。
  4. **夏季可在饲料中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以弥补采食量下降造成的营养不足,减少热应激的危害。
  5. **做好围产期保健**:注意母猪产后是否有炎症或其他疾病,并及时处理。
  6. **断奶后适当减料,提供充足饮水**:有利于乳房萎缩,刺激母猪尽快受孕。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母猪“二胎综合征”的出现概率。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品种、营养、管理、疾病等多个维度分析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猪场损失,提高管理水平。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