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次化生产模式下,母猪淘汰比例较高(35%~40%),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后备母猪入群。然而,在实践中,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后备母猪缺乏初情期管理。这一问题在多个猪场普遍存在。接下来,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以河南省某规模为6000头母猪的猪场为例,某批次中有69头后备母猪。在停止饲喂烯丙孕素15天后,激素处理的第4天开始出现发情表现。从数据中可以得出几个关键结论:14.5%的后备母猪没有任何发情表现,这将严重影响配种计划的完成。发情状态较好的后备母猪比例不足50%,这将对配种质量和受胎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批次化生产模式下,若不进行初情期管理,将严重影响待配阶段的发情状态和比例。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猪场需要加强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管理。这包括几个关键方面:首先,选择合适的诱情公猪,要求公猪年龄在12月龄以上、体型大、性情温和、善于交际、性欲旺盛、耐受性强、健康状况良好。其次,选择150日龄左右的健康后备母猪作为诱情对象,每栏最好饲喂5头左右,确保每头猪的饲养空间不少于1平方米。再次,诱情应在喂料后0.5~1小时左右进行,每头猪每次接触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每天进行两次,间隔8小时。同时,观察记录母猪的发情情况,对于32周龄以上、体重达到140kg的母猪,一旦出现静立反应,应立即进行配种。对于不发情的适龄母猪,要检查饲料营养、光照、环境、膘情、健康度、密度等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批次化生产模式有助于提高猪场的工作效率和生物安全等级,但同时也对猪场人员素质和猪群状态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做好初情期管理对于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