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热是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春夏季,常常在母猪产后1-3天内出现,主要由子宫感染导致高热。
  这种病症的发病原因往往与接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有关。如胎儿过大导致产道损伤,或接产者未经严格消毒的手臂接触产道,都可能诱发产后热。闷热的天气和不良的棚舍通风条件会加剧母猪的体热,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从而更容易引发该病。
  患病母猪的典型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通常在40.5-41.5℃,活动减少,食欲下降,身体颤抖,呼吸加速,乳汁分泌减少,并伴有恶露从阴户排出。
  治疗产后热需要尽早进行,根据母猪的体温、食欲和精神状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轻症,可以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注射,每天两次,连续2-3天;同时,使用脑垂体后叶素进行肌肉注射,同样连续2-3天。
  对于重症病例,体温超过41℃,母猪显得消沉,卧床不起,食欲丧失,颤抖严重,恶露量大,治疗则需要更加强效的药物,如安钠加、盐酸四环素和脑垂体后叶素,每天1-2次,连续注射2-3天。
  预防产后热的措施包括:产仔棚舍和工具在母猪临产前一周要彻底消毒;母猪在产前逐渐减少食量,临产前一顿不喂食,以助于顺利分娩;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洁母猪的阴户和乳房;避免不必要的手部介入产道,如需操作,务必严格消毒并涂抹防护药膏;密切监控母猪产后几天的精神、食欲、体温和泌乳情况,特别是在炎热季节,使用磺胺药和脑垂体后叶素可以有效预防产后热。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