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散户的优势在于“船小好掉头”,当周期低谷来临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淘汰产能甚至是退市,等待新一轮上行周期到来之际再次快速进入。但是,也正是由于在资金、技术、防疫以及信息掌握等方面比较薄弱,很难扛过一轮完整的猪周期。

尤其是从去年开始以来的下行周期,猪价暴跌,养猪巨亏,一直延续到今年一季度,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养殖户的饲养情绪已经被消磨殆尽了,尽管现在猪价触底回升,但我们依然无法掩饰这波跌势带给养猪户的无奈。

据市场调研反馈,这两年大幅降低养殖规模,甚至弃养的养殖户不在少数,尤其是上波高价期新进的养殖户不干者也在多数。自从2021年开始,养猪持续亏损,许多中小养殖场迫于现金流压力不得不退出市场,据悉,华东部分地区散养户退出比例达到60%-70%。”

而除了资金压力、成本高企,饲料价格也是越来越贵,此外还有难以堤防的非洲猪瘟。因为对于许多散户而言,防疫能力自然不能跟大猪场相比,一旦中招,束手无策,一切也都打水漂了。

即便新一轮拐点要来了,但是中小散群体其实并不轻松,不仅要顶住头部企业扩产的压力,还要抗住饲养疫情方面的双重压力。

生猪养殖业本是一个民生行业,以前主要依赖养殖户的技术和经验,只要养得好就能赚钱。但近年来,在资本的介入下,养猪业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重资金行业。现在决定养猪场生存能力的不再是养殖技术,而是背后资金实力支撑的产能规模和出栏量。

这一变化导致行业格局重塑。资金雄厚的大型养殖企业在本轮猪周期中苦撑下来,但一些中小养殖场和上市公司却在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后被迫退出。很多小散户养殖户也无力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而离场。

这种变革无疑加剧了行业内的马太效应,大型资本占优的企业不断做强,而中小养殖场日渐边缘化,生存环境愈加艰难。未来,资金弱势的主体面临被进一步洗牌出局的风险。这对于过去以技术为先的传统民生养殖业来说,是一个颇具冲击的深层变革。

文章来源:本文综合自猪兜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