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进入6元时代、猪企面临深度亏损、养殖户含泪减产,本轮猪周期无疑是有史以来的最冷猪周期,持续时间之长、市场波动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猪肉价格从2018年高点的超20元/斤下跌到现在不足7元/斤,整体跌幅接近三分之二,已经处于大多数猪企的平均成本线下方,“跌跌不休”的猪肉价格让猪企们发出比猪还惨烈的哀嚎声。那么为什么猪价会跌得这么厉害?猪价低迷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吗?


最冷猪周期到来,没人是赢家

除了爱吃猪肉的朋友外,在这轮最冷猪周期之中,几乎没有人是赢家,特别是在2023年猪肉市场呈现旺季不旺、淡季很淡的现象后,猪企们要么扭盈为亏要么亏损扩大,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产能去化速度较慢。

据西南证券,2023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58 万头,高于4100 万头的正常保有量,4-9月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5.9%,猪企们的库存压力大。

这两项数据意味着猪价在短期很难迎来大幅上涨,所以猪企选择加快出栏节奏,宁愿亏损也要降低规模。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53723万头,同比增长 3.3%,增幅逐季扩大,11 月份,全国生猪出栏更是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8.9%,踩踏式的出栏进一步拉低了猪肉价格。

而且在上一轮赚得盆满钵满的猪企们有硬抗的资本,以猪肉龙头企业牧原股份为例,2019-2022年归母净利润总计为537.4亿元,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企业账面上还有157.6亿元的货币资金,而2023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才18.4亿元,在这种情况下,产能去化的速度自然不会太快。


被毒打后,猪企们减产自救

在没挨市场的毒打前,每家猪企都想做行业老大,不甘愿做“二师兄”相关行业的“二师兄”,毕竟名字实在不好听。

早在2020年正邦科技喊出“年出栏超2000万头”的口号,想要挑战牧原股份的行业龙头地位,而在大规模扩张后遇上猪肉价格下行周期,正邦科技已经“披星戴帽”变成了*ST正邦,面临退市风险。这其实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21家上市猪企中,有3家上市猪企资产负债率超80%,另外18家上市猪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也高达68.41%,猪企们尝到了盲目大规模扩张的苦果。

在挨了最毒的打之后,猪企们最终的选择还是减产自救。出栏量最大的牧原股份将2023年出栏目标下修至6250-6400万头,出栏目标上限相比之前的7100万头缩减了近10%,其他上市猪企业也跟进了相应的减产举措:温氏股份将出栏目标下修至2600万头、新希望出栏目标下修至1850-2000万头。


尾声

回过头来看,本轮猪周期之所以会成为最冷猪周期其实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毕竟只有爬得越高,摔得才会越惨。反过来说,寒冬之后才会迎来暖春,现在漫长的亏损期同样是在为未来的盈利积蓄力量,猪周期的运转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只不过寒风吹到每家猪企身上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成本控制不佳、逆势大规模扩张的企业可能就倒在了春天到来之前,而那些做好降本增效、产能调控合理的企业,才更加具备跨越周期的力量,能够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