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非洲猪瘟从2018年延绵到现在,目前已经属于常态化的管理了。“2022年底到今年,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包括浙江在内,是有一些牧场在陆续发病。冬季本身就是疫病的高发期,有几个比较厉害的场子应该是有清场的。从现在疫情传播的特点来看,传播变得更加隐蔽,并且由原来的烈性死亡转变为现在的慢性死亡,不太容易被发现。等检测出来,往往可能已经造成了较大的污染,损失因此可能会比较大。”上述负责人也指出,目前能繁母猪的总量处在高位,企业的养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市场供应比较充分,猪价也不高,政府层面的保供压力不大,也不再大规模报道,主要由于疫情的影响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从企业来说,一旦感染,养猪场的损失还是比较惨重的。“我们一直是非常重视防疫的,因此总体的疫情平稳。目前,我们没有牧场感染疫情,但外围的疫情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经常会在外环境检测到阳性,说明病毒离牧场不远,要持续保持高度警惕才行。”也有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已经退出市场。“一个多月前,几千头猪甩卖出去了。之前市场价格低,饲料又涨价,亏了就甩卖出去了。”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一家猪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一家猪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退出已经2个多月了,养了一千多头猪基本卖出去了。“卖出价格在7块钱一斤左右,加上疫情防控成本大约8元一斤,亏本了,就暂时停下来了。”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一家种猪养殖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没有种猪卖,因为种猪不赚钱了就不干了,有“非洲猪瘟”的影响。而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一家养了几百头猪的猪场说,四川控制的比较好,没有感染非洲猪瘟。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四川这边没有出现太多的非洲猪瘟,具体的情况就没有掌握了。”“从各地监测报告情况看,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总体平稳。随着常态化防控制度和措施不断落实,养殖主体特别是规模场户的防疫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的影响可防可控。只要坚持落实好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疫情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再出现大范围、区域性暴发流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防疫处处长黄涛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黄涛指出,疫情形势究竟怎么样,生产供给和市场价格反映最直接。目前我国生猪产能充足,能繁母猪存栏保持高位,猪肉价格维持低位,这说明非洲猪瘟疫情是平稳可控的,我们采取的常态化防控措施是有效的。“从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的监测情况看,今年一季度,全国非洲猪瘟检出阳性率在0.02%左右,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黄涛介绍,自2018年8月传入我国以来,各省份均已报告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0.02%这个数据虽然不高,但涉及到的环节和场点多,我国生猪养殖量大,对其危害不能掉以轻心。从时间上看,进入冬春冷季,由于清洗、消毒等防疫措施效果受影响,非洲猪瘟检出阳性率会季节性、阶段性上升;随着气温升高,阳性率会逐步降低。从环节上看,养殖、屠宰、市场等环节均有阳性检出,养殖环节阳性率较低,屠宰、市场等环节阳性率较高;养殖环节防疫措施做得好、非洲猪瘟阳性率低,是防控疫病、保障产能的基础。黄涛表示,非洲猪瘟已在我国定殖,部分环节和场点的环境阳性率较高,发生疫情的风险将长期存在。目前全球尚无有效防治非洲猪瘟的疫苗和药物,虽然病毒出现变异、毒力有所减弱,但是致死率还是很高、流行性还是很强,养殖场户要想养好猪,必须坚持不懈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排查、检测、清洗、消毒,严格控制进入场区的生猪、人员、物资、车辆等;不能因为猪价降低、效益下滑就随意减少防疫投入、放松防疫工作,否则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可能就会带来灭顶之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等要组织做好非洲猪瘟包村包场排场和入场采样监测,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置;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强化调运、屠宰和检疫监管,不断提升各环节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区域综合防疫能力。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邓兴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准确掌握和合理运用生猪生产数据是科学研判生产形势的基础。因为生猪生产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生产一经启动就难以中途停止,所以掌握了能繁母猪、新生仔猪、生猪存栏等基础数据,就能基本判断出未来生猪市场的供应情况。邓兴照指出,生猪市场信息有的是以少数市县、部分猪场的数据推断全省甚至全国形势,存在局部代替整体的问题。“我们对市场上几类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对分析,发现一些社会机构、咨询公司的数据与我们的监测数据相比,一方面,监测的样本点少、范围小,新增的产能体现不出来;另一方面,使用点调情况推断全局,用局部情况代替整体情况,容易盲人摸象,与实际有偏差。”邓兴照指出,当前生猪养殖总体处于春节后的低谷期。按照常年规律,春节后进入猪肉消费淡季,生猪价格都会有所下降,养殖出现不同程度亏损。2009年以来的15年中,有11个年份在春节后出现养殖亏损,其中2014年和2022年亏损较为严重。2014年节后亏损持续6个月,最大单月头均亏损接近400元;2022年节后亏损持续4个月,最大单月头均亏损约330元。邓兴照表示,全国猪肉消费需求趋于稳定,但在供应端,大企业还在加快上产能,新旧产能更替将是大势所趋。从生产结构看,2018年之后可以说整个产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目前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已经达到65%,较2018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全国前20强生猪养殖企业出栏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20%,意味着有不少养殖户退出了市场。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带来的结果就是价格“磨底期”的拉长。猪肉供应变化与价格变化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据相关测算,猪肉供应每增减1%,对应猪肉价格减增5%左右,活猪价格减增8%左右,为了消除季节差异,最好同比,跟上年这个时候比较。”邓兴照说。 “从最近5轮猪周期走势图来看,猪周期一般4年左右,价格上行、下行差不多各2年,但近两年已经出现缩短的趋势。根据这一规律,结合目前能繁母猪数量和生产效率来看,明年上半年可能是这轮周期的价格最低点。虽然全国能繁母猪1—3月份连续下降,但3月末同比仍高约3%,还处于正常保有量的上线,所以大家要提前应对,千万不可再大幅增加能繁母猪了。”邓兴照表示,从短期供求看,随着前期压栏大肥猪的陆续出清和猪肉消费的逐步恢复,尤其是五一、端午等节假日猪肉消费的增加,将支撑猪价持续回升。邓兴照介绍,根据生产和市场监测,以及与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会商研判,在不压栏、不大量二次育肥的基础上,6月份猪价有望重回盈利区间。预计上半年猪价比去年高一些,亏损程度轻一些。从全年看,今年上半年新生仔猪数高于去年同期,预示着下半年生猪出栏将同比增加,下半年猪价涨幅同比也要低一些,全年猪价涨跌更为平缓,即使冬季需求旺盛,猪价也难高于去年下半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