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养猪场遭遇环境危机?
        近日,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德国下萨克森州的猪肉产业在欣欣向荣的同时,当地环境却遭遇危机。有人觉得不解,猪肉是用来吃的,猪粪可以用于施肥,养猪能造成什么环境危机?
  德国人对猪肉有多喜爱
        提到猪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全国关于猪肉的烹饪方法更是数不胜数。不过德国人对于猪肉的喜爱,也并不亚于中国,早在公元前4750年至公元4450年这段时间里,家猪就已经是生活在德国北部地区的早期先民的肉食来源了,日耳曼人甚至会带着猪一起上前线,等到达战场后,他们打仗,猪就被放到附近的森林里去自己觅食,倘若打仗胜利,就杀猪犒劳自己,倘若失败,那这些猪就成为敌人的战利品。《经济学人》曾在2007年做过一次统计,德国人人均吃猪肉55.6公斤,而当时中国人年均食用猪肉才33.3公斤,可见德国人对猪肉的喜爱。
        而德国猪脚和德国香肠,在世界上更是享有盛名,甚至德国还衍生出了1500多种以猪肉为原料制作的香肠品种,德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是个忠实的香肠爱好者,他曾在给妻子的信里写道:“我在屋里到处走着吃晚饭,最后差不多把香肠都吃光了,味道真不错……”。俾斯麦对于香肠的喜爱深入骨髓,就连谈论政事的时候,他都要带上香肠,甚至在和政 治对手鲁道夫·菲尔绍发生冲突后,菲尔绍还提出用香肠来决斗,只不过不是用香肠作为武器打架,而是两个人分别选择一根香肠吃掉。然而,其中有一根香肠含有在当时足以致命的肉毒杆菌,俾斯麦再三思索后,认为不必为了这样一场决斗而冒生命危险,于是放弃了。
        德国人对香肠的喜爱透露在方方面面,在德国的许多俗语谚语里,都会用猪、香肠作为比喻,比如某人运气好,他们会说:“他有一头猪”;如果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就会说:“对我来说就跟香肠一样”,因为香肠的两头看上去都一样,直截了当。
        可这样一个盛产猪肉和猪肉美食大国,为什么会引发德国本土环保人士的不满?认为政府对养猪业造成的环境危机视而不见呢?
  “养猪热”的繁荣与衰退
        德国不光因为本地的猪肉市场大,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猪肉出口大国,猪肉出口量曾居全球之最。但德国的国土面积还没有我国云南省的面积大,可光养猪场就占据了大约300万公顷的土地。2016年曾统计,德国有近2万5千家养猪业者,平均每家饲养的猪超过1122头。而德国曾经的“贫民窟”下萨克森州,就在二战后依靠着大力发展畜牧业富裕起来,如今该州的某些地区拥有超过700万头生猪,其密度甚至是德国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这样大规模的养猪业,自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不过在养猪业发达的时期,由于利润巨大,外加德国国内的猪肉制品消耗也大,因而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尤其是2019年,德国一共出口的猪肉就达到了239万吨,除了欧盟各国外,中国和韩国就是德国猪肉最大的进口国。国内和国外对猪肉的大量需求,更是促使了德国生猪数量和养猪产业在2004年至2012年间迅速增加。
        然而,控制新冠疫情的封锁措施直接导致德国的养猪业库亏损了13亿欧元(约101亿人民币)。而2020年9月,在德国境内出现非洲猪瘟后,德国养猪户面临的情况更加糟糕。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墨西哥四国相继宣布禁止从德国进口猪以及相关猪肉产品后,欧盟还曾为德国“出头”,说我们对德国猪肉实施的全面禁令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超出了卫生防疫的范畴”,要求允许从德国进口没有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的猪肉。
        但由于我国禁止进口德国猪肉的立场非常坚定,全面禁令更是给德国的猪肉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再加上德国素食主义开始流行,猪肉市场的繁华也开始逐渐消退。德国养猪协会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农场积压了数十万头猪,每一头大概会损失60欧元(469人民币),而如今,欧洲市场对德国猪肉的需求大幅降低,欧洲的猪肉生产大户桂冠也已经旁落西班牙。
        而随着市场的缩减,猪肉价格的下跌,德国的不少养猪户都计划在未来10年内退出市场,也因此,德国养猪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才更多地暴露在了人们面前。
  养猪带来的环境问题
        德国的猪肉加工产业一直名声在外,成熟的育种、饲养以及屠宰体系让德国猪肉价格低廉。再加上政府十分愿意支持扩大养猪业,进行猪肉产业的全球化,养猪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首先对于养猪场的污染问题,人们首当其冲地就是考虑猪的粪便和尿液该如何处理。中国的俗话说,“粮多猪多,猪多粪多,粪多粮多”,因为在中国人眼中,猪粪是很好的农业肥料,富含较多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能对土壤有一定增肥作用。但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德国大规模养殖场里的猪粪和中国农村自家养殖的猪的粪便可不是一个量级,如果粪污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就无法完全降解,之后产生的亚硝酸盐甚至还会引起土壤变性,破坏土壤的基本功能。还会有过量的硝酸盐渗入地下水,从而污染河流、湖泊,甚至是海洋。
        2018年,德国就因为未能处理硝酸盐的问题而被欧洲法 院认定违反了欧盟法律,仅仅是下萨克森州的埃姆斯河及周围地区2/3的地下水含量都高于欧盟50mg/L的硝酸盐指令限值,甚至在下萨克森州的一个名为阿尔霍纳池塘里,就发现了有超过133吨的硝酸盐,环保人士将其在地图上标为红色,称为“猪带”。不仅如此,猪粪和尿液渗入水中后,水里的微生物还会将粪便和尿液分解为大量的氨和磷,这就会使水富营养化,从而促使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影响植物、水生动物的生存,甚至会让水生生物衰亡。德国环境行动的活动人士就曾因为埃姆斯河周围地区2/3的地下水处于“荒凉状态”,而起 诉下萨克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 论州。
        此外,猪粪在发酵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恶臭。有研究表明,猪粪里含有230种恶臭,其中的硫化氢和氨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倘若浓度过高,还有可能造成组织缺氧,严重的甚至能让人窒息。更重要的是,长期处于这种气味中,会降低人对于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臭味算得上是一种“慢性毒药”。而在建设了许多养猪场的南奥尔登堡,研究人员发现当地的氨含量是环境安全上限的两倍多。此外,猪粪在水解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它们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
        然而,尽管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人士都强烈反对猪肉的产业全球化,但下萨克森州的政府官员表示,“本世纪初期畜牧业的快速扩张所造成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2021年,德国曾对猪粪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监管,但相关的监管措施并不足以让人相信可以有效地治理猪粪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德国能源与水工业协会(BDEW)就曾表示,政府提出的测量模型“人为减少”了硝酸盐含量高的红色区域。
        国际在线专稿曾评论,德国要为猪肉产业的发展,付出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代价。而环境活动家贝伦斯认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我们在太小的土地上养了太多的动物,动物福利问题被很多人关注,但他们却没有思考过度施肥、饮用水质量下降、植物减少等问题。”
        不知道随着半数的猪肉养殖户逐渐退出市场,养猪业的规模缩减后,德国的环境是否能有更多改善。
参考文章:“像一个巨大的污水厂”:德国的“猪带”变得太大了 | 天天要闻食物 Chinese-XiaoxiHow sausage flavours the German language|BBC栾冬梅,魏国生.养猪业的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3,(04)
文章来源:百科密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