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畜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也深刻影响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多年来,笔者一直在一线从事养殖业生产和服务工作,历经养殖场、兽医站、畜牧技术推广站等畜牧行业技术和服务岗位,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农民从事畜禽生产的时代变迁深有感触。
一、现代畜牧业在乡村凸显的主要问题
1.农家“六畜兴旺”不复存在。我国八、九十年代,在农村每家每户都会养两头猪、一群鸡、一批鸭,牛、马、羊、狗串的串,栓的栓,这样的经历,多年以后仍让人记忆犹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牲畜兴旺的农村已不复存在。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
2.“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养殖观念已经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取代了简单落后的农业耕种方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淡化了纯朴的小农思想。农村饲养畜禽不再是副业,其目的已经从简单的食品需求,转变成为创造财富的一种方式。
3.不愿养畜的农民越来越多。“养畜不赚钱、养畜太麻烦、养畜影响村屯环境、养畜成本高、养畜风险大”等。村里大多数上了年纪的前辈想发展畜禽养殖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轻人嫌弃从事畜牧养殖活累、赃、来钱慢,这些都是笔者近年来在乡村发展畜牧生产促进脱贫攻坚的时候发现存在的问题。
4.农民养畜越来越不划算。以2018年生猪养殖正常年份为例,农民在家养10头猪7个月需投入成本2万元,利润约3000元。按照这个利润收入如果放在八、九十年代,多数有能力的农民都会养猪,而现在已经很少有农民会用7个月的时间去养猪赚这3000元了。因为在当年,我国农民的创收途径少,现在的就业机会多。
5.地方畜禽品种难寻踪迹。上世纪90年代,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农村的散养户饲养的母猪大部份是两广小花猪、陆川猪、隆林猪和德保猪,但随着推广饲养引入的长白猪和大约克猪后,这些地方品种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特别是这十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升级很快,引入品种规模化养殖加快推进,加上对地方品种缺乏长效的资金投入和保护机制,地方品种存量更少。像百色市本地的德保猪、隆林猪在田阳区很难收集到,缺少单品种母本,没有形成品种育种核心群。右江鹅,具有管理粗放、繁殖能力强的特点,是右江河谷地带典型的地方品种,2000年之前,在田阳区家庭饲养10~30只比较普遍,而目前在田阳已经没有人饲养。以上情况说明个别地方品种灭失风险加剧。
6.畜牧产业发展寸地难寻。发展现代畜牧业必将涉及到养殖棚舍的建设,需要用到设施农业用地。随着各行业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国家对生态环境严加保护,群众对人居环境质量重视,畜牧业生产与各方面的冲突越显突出。田阳区坡洪镇新屯村致富带头人陆大哥,计划利用多年来养猪的积蓄投资建设1000平方米的猪场,与大型公司合作养猪。在建设之前,陆大哥需要拿预选地坐标图到自然资源局去核实是否在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和矿区划定范围内,到林业局去核实是否在林地保护区范围内,到生态环境局去核实是否在饮用水源地和各种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到住建局去核实是否在工业园区或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到农业农村局去核实是否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少一项弄不清楚都会面临违反某项规定而被拆除或处罚的风险。
二、制约乡村畜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1.农村常住人口少,劳动力短缺制约畜牧业发展。田阳区除右江河谷平原片区由于种植蔬菜、芒果等产业增收致富留得住劳动力外,南部石山区、北部土山区因受到生产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绝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均已外出务工多年。部分村庄变成“空心村”,农地无人耕种,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以田阳区五村镇百谷村为例,2020年末,该村户籍数609户,人口总人数2474人,常住户口约1139人,其中在村常住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的363人,年龄在18岁以下的302人,在村无劳动力人口占常住人口达58.38%。部分农村要发展畜牧业已无能为力。
2.产业发展大形势影响养殖观念。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加上养殖产品的快速流转,近年来规模养殖场生产的产品对市场逐步形成覆盖,农村散养户由于受到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养殖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逐年降低,纷纷转行或外出务工,养殖量在逐年减少。
3.饲养管理技术跟不上发展需求,导致养殖效益和积极性低。主要还是动物疫病防控、牛羊良种推广和饲养(圈养)技术跟不上发展需求。例如,近年来发生的非洲猪瘟、猪兰耳病、禽流感、口蹄疫、山羊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就曾或多或少给农村养殖户带来影响,轻则投钱投劳进行救治和防疫或者提前折价抛售,重则全军覆没。以田阳区为例,在良种推广方面,生猪和家禽做得比较好,但在牛羊养殖上由于受到引种难、价格贵、饲养技术要求高等因素制约,大多数农户还是以饲养本地品种为主,生长慢、个体小、效益低,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4.资金投入量有限,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一是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监管制度的规范,畜牧业生产监管一样需要严格落实,例如养殖减排就需要养殖业主配套建设相应的储粪房、化污池等最基本的污染物防控设施,这些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二是由于受到猪周期、动物疫情、国内外行情等因素影响,畜牧产品也会经常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在行业市场低迷,产品亏损的情况下就需要养殖业主具备相应的储备资金才行保证正常运转。三是由于养殖行业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等原因,养殖业主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业主想要新建、扩建栏舍和扩大养殖规模往往缺乏资金。
5.产业融合度和产品附加值不高,提质增效后劲不足。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传统观念影响,农户发展畜牧业各自为阵,产业规模小且分散,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加上农村畜产品市场观念差,不注重品牌打造和宣传,不加强产业链延伸利用,导致产品价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畜禽粪污处理压力大。近年来,田阳区虽有企业注册了“凤香鸡”“坡丹鸡”“共联石山鸡”“玉凤山里鸡”“合力黑山羊”“九庆黑猪”等品牌商标,但由于品牌的宣传和提升能力有限,仅在区(县)内及周边有影响力,对外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大,在提高商品价值和扩大产业规模上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够。
6.养殖业规划布局滞后,与其他政策冲突严重,制约规模化生产。随着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在我国农村散养户逐渐退出的同时,也催生大量的规模化养殖,而建设规模养殖场必将改变土地的表层。各地由于缺少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或者已出台的规划滞后于各专项规划,平地已划为农保地,山地已划为林业用地,还有生态红线、水源地、矿区、城镇和工业等各种专项规划,畜牧业变成弱势群体,建设养殖场受到多种条件制约,各地能人想再建设规模养殖场的时候往往受到各部门的制止和打压。
三、发展畜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即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要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根据对现代乡村畜牧业存在问题的归纳及其原因的分析,要发展乡村畜牧业,重在把这“四个优先”落到实处。
1.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根据目前乡村畜牧业存在规模小、产品价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乡村畜牧业要发展必须紧盯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各地应该结合自身区位和空间情况,在林果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林下养殖,在农作物桔杆和土地资源较丰富的地方发展牛羊养殖,在交通条件好且粪污消纳面积广的地方发展规模养殖,在劳动力足且农民积极性高的地方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2.强化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避免用地政策冲突。针对目前各地畜牧业发展用地难的问题,由县级政府根据产业调整需求和本地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提前谋划,加快完成本辖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细化产业布局和用地需求。由上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保护畜牧业发展规划用地,禁止在规划范围内再列入其他专项规划或开发无关的项目;对原有的各专项规划,根据农业(畜牧业)发展需要,依照相关规定优先照顾,及时进行调整,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需求。
3.加强政府扶持。
(1)要在政策上给予照顾。对生产条件差、缺资金、缺技术,但具备劳动力和养殖积极性的农户,建议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对生产条件好、发展能力强、计划扩大生产的规模养殖户,建议政府在项目建设用地上给予倾斜,优化各项审批手续;对于养殖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建议政府参照鲜活农产品运输减免道路通行费的方式,出台给予项目可研、占地复垦、林地使用、水土保持等各项编制及费用减免(或补助)的政策。
(2)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乡村畜牧业要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受“缺资金、风险高”的影响,单靠农户的单打独斗很难解决,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融资、风险防控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帮助建设畜牧业基础设施,对生产发展较好的业主给予奖励和扶持,提高发展积极性。对于融资难、风险高的养殖户,建议政府出台一些对农民申请银行融资发展畜牧业和参加农业保险有利的政策文件。
4.培育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和引导劳动能力强、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重点采取“加入公司养户引路、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家庭农场壮大”等模式,因地制宜,量力而为,避免因违规、攀比、盲目而出现亏损。通过发展规模养殖,挖掘和培育农村带头能人,鼓励和培育他们,让这部分人通过发展畜牧业先富裕起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提高农村“人气”,促进乡村振兴。
5.抓住市场和农村资源,适度发展牛羊养殖。近年来,牛羊市场价格稳定向好,在南方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留在村里的还有部分50岁左右务农经验丰富的劳动力。正因此,通过引进一些龙头企业(主要是可以帮助农户解决缺资金、缺技术和良种引种难的瓶颈问题),并根据劳动力条件、栏舍条件和饲草资源情况,将一定量的牛羊发给农户合作饲养,充分利用目前乡村农作物秸秆和劳动力资源饲养牛羊,亦是一条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途径。
6.完善社会服务机制。在农村发展畜牧业遇到各种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难题是难免的,最常见的就是动物疫病怎么免疫,家畜得病了怎么救治,母畜发 情了怎么配种,农作物桔杆怎么利用,畜禽粪污怎么处理,种苗去哪里买,商品畜禽在哪里卖更得价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技术服务机构来耐心帮助解决。建议进一步完善各乡镇畜牧业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培育各乡村的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村级兽医员、乡土人才等村级畜牧业服务力量,为农村畜牧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7.打造特色,延伸产业链,强化组织,提升产品竞争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畜牧业发展要结合农村有山林、有河流、有谷子、有野菜的优势,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生产和打造土鸡、土鸭、土猪等农村特色品牌的畜产品,要拓宽产品加工与销售渠道,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商品价值和产业附加值。同时,通过联结养殖能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产业组织机构,形成产业联合体,种养循环体,产销一体化,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村畜牧产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
总之,畜牧业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振兴乡村的畜牧业,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制定各种相关政策,并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落实好,深入乡村帮扶指导养殖户,这将有力地推动畜牧业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来源:现代畜牧舆情周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