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猪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症状多样,从最急性到隐性,死亡率高。诊断主要依赖病毒检测,目前无有效药物和疫苗。防治上以封锁扑杀、消毒等措施为主,国际上需加强检疫和防止传入。我国需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严格执行防控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实验和临床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短距离的气溶胶传播,早期的实验如Eustace Montgomery和Wilkinson等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现象。在实验室和临床场景下,ASFV核酸能在空气样本、尘埃和气溶胶中被检测到,并且与供体猪的排毒和临床症状时间相关。空气过滤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自身防控措施对于防止非瘟至关重要。李孝文等人的案例研究揭示了病毒传播的完整链条,强调了空气环境在非洲猪瘟传播中的重要性。

新进展!中科院团队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超脆弱位点

中科院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研究团队最新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超脆弱位点p72蛋白,揭示了可能参与病毒中和的抗原超级位点,为非瘟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框架。研究揭示了p72蛋白上的表位对于四种抗体的保守性结合位点,以及多种中和机制。这一发现为预防非洲猪瘟传播的疫苗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菲总统:预计6-7月开售越南产非瘟疫苗

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R·马科斯透露,菲政府正在积极采购越南AVAC公司生产的非瘟疫苗,该疫苗在吕宋岛试验中表现出高效且安全,抗体产生率高达100%,无副作用,计划于6-7月推出,有望提升该国的猪瘟防控能力。文章来源于猪博士平台,强调了疫苗试验的积极结果和对养猪业的重要影响。

非洲猪瘟防控新100问

本文主要介绍了非洲猪瘟防控中的关键问题,包括保证饮水安全的方法、病毒进入猪体的途径、感染剂量、不同传播途径的风险、病毒对高温的抵抗力、提升猪群健康的方法、病毒的排毒方式和传播途径、基因型和变异、疫苗研发现状、场内外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猪胃酸环境对病毒的影响、废弃物管理、防控策略如三色管理和日常管理措施,以及不可逾越的红线管理原则。

非洲猪瘟防控新100问

该文章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的定义、传播途径、防控策略,包括选址规划的重要性,消毒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病毒的传播方式(如气溶胶、昆虫、消化道等),防控措施如立体防控、五流管控、生物安全流程,以及环境消毒、人员管理、猪只健康管理、疫苗研发的现状等。文章强调了环境卫生、生物安全和科学防控在防止非洲猪瘟中的关键作用。

非洲猪瘟会通过空气传播吗?如何预防非洲猪瘟?

这篇文章讲述了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和防控策略,重点强调了空气传播的可能性、消毒效果的保证、物资和人员进出的管理、引种健康仔猪、防止有害生物传播以及防鼠措施的重要性。冬季和春季是病毒活跃期,养猪人需要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猪群的患病风险。

非洲猪瘟通过粉尘在两栋猪舍之间的传播

文章分享了山东省一家商业化猪场在应对非洲猪瘟期间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自动喂料系统、沐浴消毒、空气和尘埃样本检测、气溶胶传播及荧光粉实验。研究发现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和尘埃传播,强调了猪场空气进出口过滤与消毒在防止病毒扩散中的重要性。案例启示猪场设计需考虑非瘟期间的通风与生物安全管理。

“非洲猪瘟”疫情调查:情况到底严不严重,感染高峰过了吗

近期非洲猪瘟在常态化防控下出现小规模区域性爆发,北方毒株复杂,养殖场防疫面临挑战。南方疫情从北向南传播,部分地区损失较大。专家认为疫情高峰期已过,但防控仍有短板,尤其是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养殖场。未来猪价行情受到疫情和产能去化影响,养殖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现金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