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疾病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人工授精高效传播

新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人工授精高效传播,特别是在大范围覆盖的公猪站中,精液成为潜在的病毒载体。实验发现使用减毒毒株感染的公猪精液能使母猪感染率达到50%,表明常规检测手段如红细胞检查不足以发现非瘟病毒感染。因此,对于公猪精液的PCR检测成为早期预警的关键。

加药器的使用:如何正确计算加药量

本文讲述了在猪场中如何正确使用加药器给猪群喂药,包括药物溶解性检查、药液调配(配合匀质器),计算加药量的步骤(考虑每头猪的用量、饮水量、加药比例、稀释倍数和药物浓度),以及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如水线漏水和猪饮水浪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使用和避免浪费。

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高发低死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气喘。防控关键在于良好的饲养管理、免疫预防、药物治疗以及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了解其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经济损失。

猪皮肤病

本文概述了猪场中常见的五种皮肤病,包括贫血、脓肿、圆环病毒病、蚊虫叮咬和寄生虫感染,以及猪丹毒。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降低养殖效益。防治方法包括预防为主、使用药物、疫苗接种和改善饲养环境。对于猪丹毒等严重疾病,特效药物如青霉素是关键。通过合理的诊断与防治,可以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隔离原则应用于猪场

本文将详细介绍洁净区和污染区在猪场生物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物理和时间隔离来划分和保护这些区域。我们将探讨生物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隔离、清洗和消毒,以及如何在猪场中经济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以防止新病原体的进入。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强调员工对生物安全理解与参与的重要性,以确保猪场的持续健康和生产效率。

非洲猪瘟爆发的时空模式

本研究由明尼苏达大学兽医学院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中心的徐家辉教授主导,揭示了2019年7月在菲律宾引入的非洲猪瘟(ASF)爆发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关键风险因素。研究发现,II型ASF病毒快速传播对菲律宾养猪业构成威胁,泔水喂养、生物安全不足和缺乏消毒措施是重要传播途径。时空分析显示吕宋岛中部疫情严重,集中在8月至10月,而4月和5月较低。通过联合分析和专家研讨会,提出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针对性干预策略对于控制和预防ASF至关重要。

猪伪狂犬的症状及防治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猪传染病,症状包括新生仔猪大量死亡、发热、精神异常等,目前无特效药,治疗主要依赖高免血清和抗病毒免疫增强剂。预防猪伪狂犬病需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如灭鼠、控制外来动物、定期消毒、接种疫苗和营养补充,以提高猪群抵抗力。

猪蓝耳病;再认识;预防措施

本文深入分析了猪蓝耳病的变异特性、抗体依赖性增强、免疫逃避机制以及疫苗免疫的滞缓性,强调了强化饲养管理、健康种猪培育、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和科学免疫接种的重要性。为防控猪蓝耳病,养猪户应注重预防为主,通过改善环境、提高饲料质量及实施针对性的疫苗接种策略,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

本文详细探讨了猪场批次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母猪使用激素的种类与场景,如烯丙孕素、血促性素、氯前列醇钠和缩宫素的作用。文章强调了批次时间与哺乳时间的协调,避免生产冲突,以及新场和老场批次调整的技术要点。针对不达标断奶仔猪的处理、人员流动的生物风险控制、批次生产灵活性和后备母猪精准入群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还涉及栏位配置的合理计算和不同情况下的流产、返情、空怀、断奶后不发情母猪的管理策略。

猪场蓝耳病防治建议

本文提供了猪场蓝耳病的防治建议,包括蓝耳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如使用扶正解毒散增强免疫、注射弱毒疫苗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和免疫程序(母猪和仔猪的免疫时间)。还介绍了蓝耳病防疫的控制方案,包括紧急接种和中药西药结合疗法,以降低感染率和减轻疾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