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

猪出现耳朵肿大该怎么有效处理?

本文描述了猪耳朵肿大可能由机械损伤、打架感染、焦虫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淋巴液外泄、蜂窝组织炎和耳朵发绀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自然吸收、药物注射和伤口清洗消毒,对于焦虫病需使用特殊药物生理盐水配合三氮脒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确保猪只健康。

猪群进猪分栏管理

本文概述了养猪管理中的关键策略,包括遵循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根据猪只的年龄和健康状态进行大小分开和病猪隔离;重点介绍了三点定位技术,通过训练引导猪只在特定地点饮水、采食和排便以维护猪舍卫生;同时强调了预防猪群打架的措施,以及进猪后对病弱猪的特殊照顾,包括添加电解多维以增强抵抗力。

病死猪处理标准流程

该描述内容详细介绍了在猪舍处理死猪的过程,包括使用双层塑料纸作为临时隔离,人员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隔离服和手套。处理死猪时遵循无接触原则,使用1:500戊二醛消毒水对环境和工具进行消毒,包括对单元过道、赶猪道和封闭过道进行喷雾消毒。死猪被采样后,样本经过处理和蒸煮,待检测结果出来后进行密封处理,并通过专门的路径转移。这个过程体现了对猪舍卫生和疾病防控的严谨程序。

猪群调整要求

本文讲述了猪群调整的细致原则,强调在调整过程中严格控制每栏猪的头数差异不超过1-2头,体重差距不超过2公斤,以健康团队为主导,高级技工负责具体实施,包括病弱猪的特殊护理和评分制度,以激励团队工作并作为绩效考核依据。转群前,团队会进行一次全面的猪群调整,确保转群时的均匀性和猪只分类的准确性。

副猪嗜血杆菌

猪副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血清型5、4、13常见,生长依赖NAD而非X因子。它在特定培养基上表现出小而透明的菌落和卫星现象。诊断因抗生素使用而复杂,实际发病率可能远高于已确诊。猪副嗜血杆菌与蓝耳病和圆环病毒并发,且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常见于断奶仔猪,临床特征包括肺部和关节症状,抗生素疗法往往无效。

PRV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流行情况

猪伪狂犬病(PR)是一种曾被有效控制但近年来出现变异的传染病。传统的Bartha K61疫苗对PRV变异株,如HeN1和HLJ8,提供的保护力减弱,尤其是对新流行的变异株,免疫动物的保护效果不完全。PRV在国内分为基因II型和I型,变异株与早期经典毒株亲缘关系疏远,已成为我国猪伪狂犬病的主流毒株,对养猪业构成巨大挑战。研究显示,针对PRV变异株的防控需要新的疫苗策略。

猪链球菌预防及治疗措施

本文提供了关于预防和治疗猪链球菌病的综合措施。预防方面强调了消毒、隔离病猪、淘汰带菌母猪、严格环境卫生,以及在必要时通过饲料添加药物进行预防控制。治疗则着重于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和阿莫西林,根据病型进行对症处理,同时提及联合使用青霉素和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影响2-4月龄青年猪,尤以断奶和保育期多发的疾病,常见于5-8周龄,发病率10%-15%,急性病例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关节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致50%死亡率。慢性病例主要影响保育猪,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生长受阻等,解剖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

猪的疾病及治疗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大国,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张,猪疾病风险增加。本文重点关注两种常见猪疾病:口蹄疫,可通过高免血清紧急治疗,特别是早期注射,破裂后可能需多次治疗;乳腺炎则需及时抗菌处理,同时强调弓形虫病防治措施,如消毒和防鼠,以及使用特定药物如磺胺间甲氧嘧啶和安乃近进行治疗。

猪常见疾病之传染性胸膜肺炎

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性症状包括高热、呼吸急促、皮肤发红、咳嗽等。急性型病情严重,可能导致快速死亡,而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间歇性咳嗽和体重下降。防治上应注意猪舍环境的温度调节和通风,常用药物治疗包括氟苯和多西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