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

初胎母猪子宫内膜炎防控

本文关注的是子宫内膜炎对规模化猪场,特别是青年母猪生产效率的影响。预防是关键,包括监控母猪产程,及时助产以及产后清宫护理和抗菌消炎措施,如使用宫炎净和长效头孢噻呋,以维护猪场生产稳定性。

A超测量母猪背膘操作步骤

文章详细介绍了A超测量母猪背膘的操作步骤,包括通过摸母猪肋骨找到P2点、剪掉P2点的猪毛、用仪器探头测量背膘以及如何读取测量结果。同时也强调了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防止仪器探头和母猪皮肤之间存在气泡、保持猪舍内环境安静、母猪的姿势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常用的消毒剂类型和效果对比,你的猪场都选对了吗?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消毒剂类型,包括酚类、醛类、醇类、酸类、碱类、氯制剂、氧化剂、碘制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详细阐述了各种消毒剂的成分、特性、杀菌作用及适用场景。例如,苯酚和煤酚有杀菌功效,但对芽胞和有机物敏感;醇类如70%酒精用于皮肤消毒;甲醛和戊二醛可用于熏蒸消毒;酸类如盐酸和乳酸用于特定环境消毒;碱类如氢氧化钠用于大面积消毒;氯制剂如漂白粉对细菌芽胞有效;碘制剂如碘酊用于局部消毒;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和过氧乙酸有广泛消毒作用。同时,还提到了各种消毒剂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

母猪配种时机方案

本文提供了针对不同断奶阶段母猪的配种策略,强调了配种时机与母猪发情时间的关系,包括断奶后3-7天不同发情反应下的首次和二次输精建议。对于后备母猪和1胎母猪,发情后同样采用8-12小时的输精间隔。对于使用激素处理的母猪,遵循相似流程。强调了每天两次查情的必要性,并指出如果母猪持续发情,可能需要额外的输精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产房母猪产后护理

文章介绍了母猪批次化生产的过程,包括母猪转入产房、消炎保健、乳房消毒、人工助产、子宫内灌药、仔猪接产以及产后消炎处理等一系列步骤,旨在提高新生仔猪的成活率。

小细节大漏洞——猪场日常生物安全防控

在猪场的日常生物安全管理中,料塔下的剩余饲料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冬季食物稀缺时,这可能导致鸟类和老鼠聚集。这些小动物作为潜在的疾病载体,特别是非洲猪瘟,其携带和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较高。定期清理料塔下的余料不仅是维护猪场环境卫生的要求,更是确保猪场无生物安全威胁,降低非瘟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猪用针头使用对照表及注射方法(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场中常用的针头型号及长度,强调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普遍性,以及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的专业操作要求。内容重点是讲解如何根据猪的体重和疫苗或兽药的使用说明来计算每头猪所需的注射剂量,包括用公斤表示的体重、参考说明书中的剂量以及换算单位(1ml=1cc)。

断奶至育肥一体化猪场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二)

讨论了猪苗饲养的一些主要策略,包括饲养控制,病弱猪的检测,换料期间的料量控制和药物添加,以及防寒保暖和环境减毒的重要性。其中,药物包括硫酸安普霉素和防拉稀中草药,环境减毒措施包括周边清理,定期消毒和灭鼠。

利高霉素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利高霉素复方制剂包含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支原体有良好抗菌效果。适用于猪、牛、羊的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呼吸系统疾病,禽类的多种感染,以及鸡的败血性支原体、呼吸道病等。提供混饮和混饲的给药方式,以及针对特定疾病如新城疫的注射用法。根据疾病和使用途径,剂量有所调整,连用3-7天。

猪仔出生后应该怎样管理好?

本文讲述了仔猪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出生后剪除锋利的稚齿以防止感染,7日龄前进行断尾以防止咬尾,以及在7-10日龄进行去势以改善性情、生长和肉质,强调了适宜的时间、环境和卫生措施,确保猪只健康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