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员光荣当选。

  侯水生从事肉鸭遗传育种研究20余年,为我国肉鸭遗传育种研究、种业与产业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先后创建了先进的肉鸭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主持育成了3个肉鸭新品种:“Z型北京鸭”(农10新品种证书第4号)、“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农10新品种证字第6号)和“中新白羽肉鸭”(农10新品种证字第7号),分别适合加工烤鸭、白条鸭和分割鸭,该品种全国市场占有率2017、2018和2019年分别达到24%、28%和37%,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他研究制定了“肉鸭饲养标准”(NY/T 2122),促进我国肉鸭产业实现标准化。其成果“北京鸭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 获2010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 农-1-001-01)、“北京鸭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应用”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J-203-2-01-R01)。他担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禽)重点实验室主任。2016年侯水生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被农业农村部定为主推品种,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科学技术成果奖。

  临危受命,扛起肉鸭育种大旗

  鸭肉是继猪肉、鸡肉之后,中国人的第三大肉食来源。然而,中国瘦肉型肉鸭市场却被英国培育的“樱桃谷鸭”垄断了近三十年。

  1873年,美国商人将北京鸭带到美国,从此,这种全身白羽、生长速度快、食用口感好的鸭子迅速占领了欧美肉鸭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一个农场主利用我国北京鸭遗传资源,培育出了瘦肉型的“樱桃谷鸭”。这种鸭子瘦肉率高,巅峰时代曾占据全球肉鸭市场的70%。1991年,樱桃谷鸭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短短几年,就垄断了我国瘦肉型肉鸭的品种市场。而北京鸭却因为皮脂率高、消耗饲料多,市场占有率陷入低谷。

  我国对北京鸭的研究育种工作与英国几乎同步,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长时间仅仅停留在保种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老一辈北京鸭遗传育种专家相继退休,这项工作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面对外国鸭与北京鸭的遭遇战,已届不惑之年的侯水生临危受命,从研究动物营养跨专业转向肉鸭育种。

  侯水生回忆:“我觉得对于中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一个科学家来讲,我是不能忍受的。无论如何我们得走出一条路,我们得去争夺这个市场。”

  跨专业,意味着放下成绩,重新出发。侯水生白天泡在鸭场做试验,晚上在办公室熬夜学理论。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水禽育种与营养创新团队成员 黄苇回忆:“那个时候我们的农大那里有一个农大书店,他经常从那里买一摞一摞育种方面的书,有三年的时间,几乎晚上12点之前没离开过办公室,都是在看书。 ”

  他培育的北京鸭新品种打破了发达国家品种垄断侯水生从“十五”开始主要从事肉鸭育种和养殖技术研究。当时,引进的“英国北京鸭”已经垄断了我国肉鸭品种市场,并严重威胁着本土肉鸭品种乃至整个肉鸭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发达国家垄断我国肉鸭品种市场的事实,侯水生带领科研团队将如何培育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鸭品种、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肉鸭品种的垄断确定为自己科研的目标,并潜心开展研究。

  经过20多年的持续研发,采用远缘杂交、近交、双向选择等技术,成功培育了生长快慢、体型大小、饲料转化效率(FCR)高低、繁殖性能、胸肌率与皮脂率等性状显著不同及抗3型鸭甲肝病毒等肉鸭专门化品系39个,创制了肉鸭品系资源库,为品种创新与遗传机制解析奠定了扎实基础。以此为素材,研究发现了21个与鸭肌肉发育、脂肪沉积和繁殖性能相关的候选基因或miRNA及肝脏调控鸭能量与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蛋白质。2012年分别将4个瘦肉型品系的使用权转让给国内两家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转让收入与技术服务收入1 610万元,这是国内畜禽育种方面科技成果首次实现成功转让超过千万元的范例,并依此为基础建立了“产业-科研”紧密合作关系,为成功培育我国肉鸭产业急需的肉鸭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他还首次发现决定鸭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FCR)的主效基因与羽色基因,该成果2018年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被推荐为本期亮点论文。IGF2BP1基因已用于肉鸭的育种工作,获发明专利。

  有志者事竟成。侯水生数十年如一日率领团队攻坚克难,终于结出了沉甸甸的硕果,2010年,“北京鸭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北京鸭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侯水生持之以恒瞄准目标进行科技攻关,用他20年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岌岌可危的民族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中国水禽产业有了与国外品种进行抗衡的资本。

  他培育的烤鸭专用型北京鸭终结了传统填鸭方式北京烤鸭驰名中外,传统的北京烤鸭采用“填鸭”饲养的方式,用橡皮管将饲料直接填入小鸭胃里,强制增肥。侯水生针对填鸭损伤鸭健康(增加死淘率5%~10%)及浪费饲料等问题,持续6年高强度选育,成功培育了“Z型北京鸭”新品种,2006年获“国家新品种证书”。其肉脂型北京鸭配套系在持续选育12代后,自由采食肉鸭40 d体重达3.20 kg,皮脂率约36%,肌间脂肪5.2%,达到了北京烤鸭品质需求,颠覆了传统填饲方式,养殖效率提高5倍以上。2019年北京烤鸭专用新品种的出栏量达到8 000万只,成为全国烤鸭市场非填饲肉鸭的主导品种和北京烤鸭市场的两个主要品种之一,饲养方式的改变,每年减少死残鸭超过500万只,增收1.6亿元。

  侯水生表示,我国每年大概要消耗1.5亿只烤鸭,这1.5亿只如果全部采用这种非填饲自由采食的鸭子的话,一年节约的饲料大概有50万吨。

  他培育的两个瘦肉型肉鸭新品种三分天下有其一采用剩余饲料采食量(RFI)、FCR、活体准确估测肉鸭胸肌率、皮脂率、肌胃率等技术,每年测定约7万个肉鸭样本的体重、体型、RFI、胸肌和皮脂率等表型值。经8年系统选育,育成了生长快、胸腿肉率高、皮脂率低,适合整鸭食品加工的“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2018年获“国家新品种证书”;育成了胸肌发达、皮脂率极低,适合分割类食品加工的“中新白羽肉鸭新品种”,2019年4月获得新品种证书。2019年两个瘦肉型肉鸭新品种推广量达到12亿只,占全国市场的34.7%,打破了国外肉鸭品种的垄断。

  侯水生围绕北京鸭遗传育种、饲养技术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85篇(含75篇SCI);并培养博士生20人,硕士生80余人。

  时光荏苒,30年的岁月已将侯水生青丝染成白发,可他心中一直坚定振兴中国水禽产业的梦想却没有丝毫磨灭。这位一直奋战在农业科研一线最可爱可敬的人,必将带领中国水禽产业不断腾飞并创造新的辉煌。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再过二十年 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 地也新 春光更明媚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自20世纪90年代便投身水禽研究的侯水生,特别喜欢这首歌的一句歌词——“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从接过北京鸭育种接力棒,到培育出第一个中国自主品牌肉鸭品种,恰是整整二十年。

  侯水生表示,希望再过二十年以后重新相会的时候,我们鸭子种业的翻身仗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铿锵向前,在科学家们的护卫下,中国肉鸭品种也走过了自己的复兴曲线,从曾经的节节败退、命悬一线转向步步为营、收复失地。

  如今,侯水生团队已培育出39个北京鸭专门化品系,形成了品系资源库。现在,处于领跑位置的侯水生又给团队立下了一个新目标:培育抗病毒新品种。他希望鸭子从破壳到出栏,不打 针不吃药,让老百姓吃得更健康,让中国鸭种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侯水生始终相信,国外能做的事,中国人一定能做,而且会做得更好。有聪明的才智,有不怕吃苦的勇气,我们有这样的资源,我们没有理由干不好这个事。

本文来源:现代畜牧舆情周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