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下是关于蓝耳病防控与治疗的一些建议,并结合了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蓝耳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繁殖系统和呼吸道方面的问题。在繁殖系统上,母猪可能出现流产、产死胎等现象;在呼吸道方面,猪会有喘气、腹式呼吸等症状。

防控蓝耳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是疫苗免疫。一般来说,中小规模养猪场可以在后备母猪 70 日龄、90 日龄各做一次蓝耳疫苗,经产母猪则在产后 15 天进行一次免疫。对于保育猪和中大猪的预防,可使用替米考星+蓝圆非太保。

例如,湖南某规模场存栏 1500 头母猪,该猪场母猪群普免 VR2332 活苗,但小猪不做任何蓝耳苗的免疫,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然而,母猪群相对稳定,无明显临床表现,初生仔猪有一定比例的腹泻症状,断奶到保育的仔猪有 8%-10%的死淘率,且大群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2023 年 2 月 23 日采集母猪、出生仔猪(脐带血)和保育猪的血液进行检测发现,保育阶段蓝耳病原阳性率为 77.8%,且病毒载量高,而母猪阶段和初生仔猪阶段蓝耳病原均为阴性;母猪抗体阳性率只有 40%,抗体离散度超过 100%,保育猪抗体阳性率为 86.7%。综合分析后,建议客户在母猪和保育猪两个阶段都进行蓝耳疫苗的免疫,但客户坚持仔猪阶段不打疫苗,采用药物压制方案。于是在 4 月 15 日对母猪进行信蓝净一免,2ml/头,5 月 18 日完成信蓝净二免,2ml/头。6 月 12 日再次采血检测,结果显示母猪蓝耳抗体阳性率>90%,抗体离散度下降到<50%;保育猪蓝耳抗体阳性率由 86.7%下降至 40%,且抗体阳性个体的抗体滴度已全部降至正常水平。临床上,断奶后保育猪的死淘率下降至 2%-3%,初生仔猪的腹泻症状也基本消失。通过免疫前后的临床变化和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该场在母猪阶段使用信蓝净蓝耳灭活疫苗免疫的方案取得了显著效果。

除了疫苗免疫,还需重视生物安全。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物资的流动,做好猪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病毒的传入和传播。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均衡的营养,保持猪舍的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减少猪群的应激反应,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在药物防控方面,中西药结合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保育猪和中大猪的预防,可以使用替米考星+蓝圆非太保。而在治疗方面,针对发病猪群,可注射重症太保针,同时拌料使用替米考星+盐酸多西环素+蓝圆非太保。

另外,江西吉安某猪场曾发病,育肥猪和怀孕母猪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严重者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紫红色斑块,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等症状。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肿胀、变硬,肺间质明显增宽,肺部呈现斑驳状至褐色病变,肝脏、脾脏肿胀、质脆,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经检测综合诊断为猪蓝耳病。随后根据蓝耳病症状明显的母猪 400 头和育肥猪 3600 头进行分组治疗,分别给予不同的试验组合药物,采用饮水和拌料给药方法。治疗效果判定为有效、治愈和无效(因拖时间过长未治疗出现用药应激或无法给药导致死亡的)。结果表明,复方中药组方联合化药替米考星预混剂对防治猪群蓝耳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很好的防治净化作用。

总之,防控蓝耳病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合理的疫苗免疫、严格的生物安全、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有效的药物防控等。同时,要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检测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蓝耳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