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热应激(HS)会降低猪场生产效率,并使全球猪肉生产的成本升高。猪群繁殖性能下降和生长/育肥猪生长速度减慢是与热应激相关的两种典型影响。当环境温度超过猪的热中性区上限时,猪就会出现热应激。热应激(HS)对猪的生理影响是广泛的。了解和减轻热应激对猪的生理影响已成为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环境高温是澳大利亚夏季最关键的特征之一,为了解和减轻热应激对生猪生产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开展了多个研究项目。
图1 夏季气候条件对生猪生产的三个主要影响
配种母猪夏季分娩率偏低的证据
夏季配种的母猪分娩率降低仍然是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全球养猪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最近公布的澳大利亚夏季配种的商业化母猪场分娩率在64%至83%之间,低于较冷月份的89%,环境高温加上日照长度的变化被认为会影响夏季的繁殖能力。2012年至2017年对澳大利亚一家大型猪场分娩记录的分析发现,如果在配种前35天出现环境高温(>29°C),会导致分娩率的最大下降。
夏季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母猪配种后不规则返情的比例增加,因此需要增加配种次数以确保有效的妊娠。在过去的5年里,夏季繁殖障碍研究的共识是,夏季配种母猪分娩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期妊娠失败,并不是未成功受孕。
夏季配种时发情至排卵间隔的改变
养猪者在安排人工授精时,会参考母猪的发情行为,因此准确了解发情至排卵间隔,对于提高受孕率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热应激环境下发情至排卵时间间隔的表现存在矛盾,有的研究显示延长,而有的则显示缩短。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可能是不同的环境条件或基因型导致的。尽管如此,夏季配种时,人工授精的时间仍然关键,尤其是在发情开始后的0-24小时内进行,这有助于提高母猪的受胎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采取了及时的配种策略,夏季的分娩率依然偏低,这可能与妊娠早期(妊娠35天之前)的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母体对妊娠的识别、胚胎存活率、子宫环境以及精子和卵母细胞的质量等。
精液和卵母细胞质量对夏季繁殖障碍的影响
公猪的生育能力会影响夏季配种母猪的分娩率。据报道,高温条件对公猪生育能力的影响主要是精子浓度降低、异常精子比例增加和精子活力下降。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公猪的精子浓度降低、异常精子比例上升和精子活力减弱,这不仅减少了可用于人工授精的精子数量,还降低了精子与卵母细胞成功结合的概率,从而导致母猪的受胎率和分娩率下降。研究表明,高温还可能引发精子DNA损伤,虽然不直接影响精子能动性,但可能导致胚胎停育和凋亡的风险增加。同时,氧化应激可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并降低受精率,卵母细胞质量差会导致妊娠早期胚胎损失。综上所述,夏季断奶母猪的卵母细胞质量较差,加上精子中的DNA损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早期妊娠失败的增加。
早期妊娠失败是夏季繁殖障碍的主要表现
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研究表明,夏季配种的母猪早期妊娠失败是夏季繁殖障碍的主要问题。最近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再次证实,夏季配种母猪在妊娠第35天前的妊娠损失高于其余季节配种的母猪。数据表明,受孕并非主要问题,而妊娠早期失败是导致分娩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精子DNA损伤和卵母细胞质量低下,母猪对妊娠信号的不当识别也被认为是导致早期妊娠损失的重要因素。
图2 澳大利亚一大型猪场夏季繁殖障碍情况
注:横轴为配种后天数,纵轴为发现妊娠失败的比例。橙色曲线为夏季配种的母猪(464头),蓝色曲线为春季配种的母猪(621头)。在配种后17-22天对规律返情(发情)进行目测评估。妊娠期28、42、63天采用常规超声孕检。8-10月(春季)和1-3月(夏季)配种的母猪分娩率分别为88%和76%。两季分娩率差异显著(P<0.001)。
夏季繁殖障碍应对策略
- 提高精子和卵母细胞质量
抗氧化剂能有效减轻热应激(HS)对精液质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降低DNA损伤的精子比例,但对精子浓度和能动性改善不明显。补充高于正常推荐水平的维生素C或D,可改善夏季公猪的精液质量,由于公猪的整个精子生成过程大约需要45天,这使得高温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可能比实际的炎热期要长。因此,补充抗氧化剂的时间应在炎热期后再延长几周。补充甜菜碱,三甲基甘氨酸,可减少热应激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另一类改善卵母细胞质量的候选物是必需脂肪酸。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断奶至发情期间补充5%的葡萄糖(相当于每头母猪每天200克葡萄糖),夏季配种母猪的分娩率(平均64%)可提高5.9个百分点。
- 减少夏季配种母猪早期妊娠损失
导致早期妊娠失败的关键因素尚不清楚,除精液和卵母细胞质量外,还应考虑子宫准备、母体妊娠识别、胚胎存活等因素。研究确定,配种后12天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增加血液中雌激素和孕酮浓度,并提高夏季配种的初产母猪的受胎率和分娩率;母猪在受孕后,增加饲料中维生素B12和叶酸可降低早期妊娠损失。同时,管理上的策略,如减少群养母猪在妊娠早期的攻击性也值得探讨,研究发现夏季减少群体规模可降低皮肤损伤和早期妊娠损失率。这些发现为养猪业提供了解决夏季繁殖障碍的新思路,但仍需进一步探索确切的作用机制。
来源:猪译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