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
(1)烟曲霉菌。
(2)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
(3)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
(4)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成白色绒毛状菌落,菌落呈面粉状、浅灰色、深绿色、黑蓝色,而菌落周边仍呈白色。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曲霉菌污染的饲料、器具、垫料、空气等。
(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
(3)易感动物:幼禽(1-12日龄)易感性最强。
3.临床症状:
(1)食欲减少或不食,排黄色或蓝绿色稀便;
(2)头、颈、腹部和大腿内侧皮下水肿;
(3)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呼吸时发出轻微“咯咯”声;
(4)神经症状、共济失调;
(5)眼结膜充血、肿胀,下眼睑有干酪样物。
4.病理变化:
(1)肺有粟粒大至黄豆大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硬度似橡皮样或软骨样,切开有层次结构,中心是干酪样坏死组织,含大量菌丝体,外层为类似肉芽组织的炎性反应层。
(2)气管和气囊有结节、菌丝体形成的绒球状结构。
(3)腹腔、胸腔、肝、肠浆膜等处有霉菌结节。
5.诊断
(1)病原镜检:取病灶部位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置于载玻片上,加20%氢氧化钾溶液1-2滴,用针划破病料,浸泡后加盖玻片轻轻压至透明,镜检菌丝体和孢子。
(2)病原分离培养:沙氏培养基。
6.防控:
(1)防止垫料和饲料的发霉。
(2)加强孵化全程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扫,定期消毒。
(3)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的药物有克霉唑、5-氟胞嘧啶、噻苯达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