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1)产气荚膜梭菌;

(2)没有鞭毛,在动物体内有荚膜,可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3)严格厌氧菌;

(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外环不完全溶血。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带菌禽、病禽;

(2)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

(3)易感动物:自然感染2周龄至6月龄的禽,以2-5周龄的地面平养肉鸭多发。

症状及病理变化:

(1)精神委顿、食欲减退、腹泻、羽毛蓬乱;

(2)小肠后段,尤其是回肠和空肠部分,盲肠有病变;

(3)肠壁脆弱、扩张、充满气体;

(4)肠黏膜上附着疏松或致密的黄色或黄绿色的假膜,有时可见肠壁出血;

诊断病原分离鉴定:用肠内容物、病变肠黏膜刮取物及出血的淋巴样小结,划线接种血琼脂平板。

防控:

(1)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

(2)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和垫料堆积,合理贮藏饲料,减少细菌污染。

(3)治疗可用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等对本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