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小肠黏膜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本病分布广泛,感染普遍,3月龄~6月龄猪只易感。表现为发育不良,料肉比增高,严重感染造成猪只生长停滞成为僵猪,伴发胃肠道疾病造成死亡,是养猪业中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1、 临床症状
蛔虫大量寄生时,夺取猪只体内营养,猪只表现为营养不良,毛色缺乏光泽,消瘦贫血,生长缓慢甚至发展成为僵猪。引起肠黏膜损伤出血或肠黏膜溃疡,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猪只俯卧在地;蛔虫幼虫迁移及成虫寄生过程中,分泌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引起猪只神经症状。
2、 流行病学
猪蛔虫病流行范围广,规模化猪场或者散养放养猪场均常见。蛔虫卵大,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生猪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营养缺乏和猪只日龄与蛔虫病的发生关系密切,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情况下,蛔虫病在3月龄~6月龄猪只中发病率可达50%~60%,蛔虫病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因此熟化饲料有助于该病的防控。
3、 诊断
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测。2月龄仔猪出现患病,通过剖解仔猪观察肝脏病变,用凝胶法分离肝、小肠发现幼虫即可确诊;2个月龄以上仔猪,可用漂浮方法,对虫卵做显微镜下检查。
4、 防控
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控,消灭体内蛔虫,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生产区域各个环节消毒。
5、 预防
1. 预防性驱虫,蛔虫病流行猪场,每年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2月龄~6月龄猪只重点驱虫,断奶后驱虫1次,间隔1个月后驱虫1次;引种猪只在隔离过程中做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做1次~2次引种猪只驱虫后,再合群。
2. 2. 保持生产栋舍卫生环境,适当增加消毒频率;猪只上产床前严格洗消,检查,妊娠栋舍加强洗消,定期清除粪沟。
3. 3. 加强饲养管理 使用熟化饲料,营养均衡,避免原料运输过程中的潜在污染。
6、 治疗方案
1. 伊维菌素,针剂每kg体重0.3mg,拌料每吨饲料新帝诺芬-500 1kg,连续饲喂7天;2. 左旋咪唑,每kg体重8mg,溶于水灌服;可配成5%溶液进行肌肉注射;3. 甲苯咪唑,每kg体重10mg~20mg,拌料饲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