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猪业畅谈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抱球虫或艾美耳球虫引起哺乳期及断奶仔猪的一种肠道寄生原虫病。主要危害7一21日龄仔猪,其特征是腹泻,由于猪发病的年龄多在10日龄左右,故又被称为“10日龄腹泻”。本病多见于仔猪,可引起仔猪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成年猪感染后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成为隐性带虫者。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为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等抱属或艾美耳属猪球虫等。猪球虫的卵囊因种类不同而有圆形、椭圆形、卵圆形等不同的形状,色泽由黄褐色、淡黄色到无色。囊壁有两层膜,外膜为保护膜,结实,有较大的弹性,化学成分类似角蛋白;内膜是由大配子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小颗粒构成的,化学成分属类脂质,原生质呈颗粒状。某些种的卵囊有卵膜孔,有的卵囊内膜突出于卵膜孔外而形成极帽。 流行病学 猪球虫病多发生于7~11日龄的仔猪,成年猪一般也可发生,但成年猪多为带虫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虫体以未孢子化的卵囊经过消化道传播,但必须经过孢子化的发育过程,才具有感染力。猪场及时清除粪便能有效地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猪球虫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腹泻一般可持续4~6d,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显黄色至白色,偶尔由于潜血的原因而呈现棕色。重病猪可能因严重脱水死亡。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是急性肠炎(一般局限于空肠和回肠)。有的炎症反应较轻,有的则可见整个黏膜的严重坏死性肠炎,眼观特征是表面有黄色纤维素坏死性假膜松弛地附着在充血的黏膜上。显微镜下检查,发现空肠和回肠的绒毛变短,约为正常长度的一半。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内存在发育的各阶段的虫体。在发病的后期,还可能出现卵囊。 治疗 (1)预防平时要保持环境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更换垫草,以减少虫卵污染的机会。粪便要勤清扫并进行发酵处理,以消灭虫卵。对本病常发地区,每年春、秋应给猪群进行两次驱虫,并对猪舍地面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另外,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的抵抗力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治疗常用的一些驱虫药,如敌百虫、左旋咪唑、阿苯达唑等对猪毛首线虫的驱虫效果都不很理想。这也是本病比较难控制的主要原因。 ①目前治疗猪毛首线虫病比较有效的药物是羟嘧啶,猪驱虫的剂量为2mg/kg,口服。 ②伊芬虫灭500g,拌料500kg,连用7d,间隔14d以后再重复用药一次。 ③丙硫苯咪唑,按猪每千克体重10mg,混于饲料中一次喂服。④中药治疗。炒苦楝根皮5~15g,煎水内服。如果出现毒性反应应减量或停喂。在驱虫的同时,配合使用氟苯尼考等广谱抗菌药拌料,可治疗虫体损伤肠道而引起的炎症。用药两次后,可完全控制住病情,1个月后所有的猪都可痊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