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因为体内的自我防护系统还没完全建立,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饲养过程中常常因为疾病或管理不当而死亡,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早期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据临床调查结果来看,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前者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35%,后者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65%。 1、先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种蛋来自患有白痢、支原体、马立克氏病等可经蛋传播疾病的种鸡,入孵前种蛋未清洁,蛋表面太脏(这在农村孵化量小时很常见)或清洁不彻底,在孵化过程中胚胎由此染病,导致孵出的雏鸡患病致死。 孵化用具不清洁粘有病菌,孵化时病菌侵入鸡胚,使鸡胚发育不正常,出雏后脐部会发炎形成脐炎,这是导致雏鸡死亡率很高的原因之一孵化过程中的原因。由于对孵化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在孵化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及翻蛋晾蛋等操作方面不当,造成雏鸡发育不全,由此导致雏鸡早期死亡。 2、后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温。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低温而导致雏鸡死亡的比例很大,尤其在出雏第 3 天死亡会达到高峰。造成低温的原因是由于鸡舍保温性能差,外界气温过低,加温条件弱如停电等,育雏室内有穿堂风或有贼风。如低温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 2.高温。造成高温的原因有:(1)外界气温过高、鸡舍内湿度大,通风性能差,雏鸡密度大;(2)舍内加温过度,或热量分布不均,高温使雏鸡体热和水分的散发受阻,体热平衡紊乱。短时间的高雏鸡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若时间过长,雏鸡就会死亡3.湿度。通常状态下,相对湿度的要求虽不像温度那样严格,但在湿度严重不足、环境干燥雏鸡又不能及时饮水时,雏鸡可能会脱水。在农村因有鸡雏喝水会拉稀的说法,有些养殖户只喂给市面售的配合雏鸡料,不供给足量的饮水,从而导致鸡雏因缺水而死亡。有时因长时间饮水不足,突然供给饮水,雏鸡争饮,造成雏鸡头部、颈部及全身羽毛湿透,短时间干燥不了易引发疾病死亡4.饥饿。有多种因素影响雏鸡采食和食欲,如育雏室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噪音、光照不足、雏鸡密度过大等不良因素,或其他如料盘、水盘数量不够或放置不当,饲料或饮水品质不良,或有疾病感染等,都会导致雏鸡因饥饿而死亡。 5.营养因素:雏鸡的营养需求较高,如果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可能导致雏鸡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抵抗力。 6.管理因素:饲养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雏鸡早期死亡。例如,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水源不洁等都可能增加雏鸡的死亡率。 3、有效预防措施 温度管理:雏鸡对温度比较敏感,出壳后1~3周内要保持35℃~32℃的减势,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3℃。确保雏鸡处在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中,避免因为温度不适导致的生病或死亡。 控制湿度:出壳后10日龄内保持较高的湿度,有利于雏鸡羽毛生长及防止脱水,10日龄后湿度要降低一些,以免诱发球虫病。一般10日龄内湿度为65%,10日龄以后为55%。 饮水管理: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一定要及时饮水,否则会造成脱水。采取自由饮水法,第一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这有助于雏鸡补充体力,预防脱水。 饲养密度:育雏密度过大,鸡舍内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并会产生啄癖现象;育雏密度过小,育雏面积和设备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一般平养时密度为每平方米20只。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