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畜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对畜群而言最大的危险是引进潜在的感染猪,通常是种畜。应该从没发生过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地区或血清型阴性的地区引进种畜。新引进的动物应该进行隔离和血清学检测。有时,畜群呈现一定的低毒力菌株血清型阳性,且很少或没有发病史,此时引进动物时也应与强毒力菌株一样,引起高度重视。已经感染了毒力血清型的畜群,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阴性的种备应接种针对于感染毒力血清型的疫苗,使其在引进前产生免疫力。
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农场暴发胸膜肺炎时,首先通过治疗控制感染动物的死亡率,包括所有接触过感染动物的和周围围栏中的动物都要用抗生素治疗。应及早治疗,动物圈养在干净的环境中,居宰前要隔离饲养,通常,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如温度和通风换气,并在围栏之间使用隔离物,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适当的饲养密度,较早的断奶日龄(少于21 d),这样可以降低该病的暴发。
此病的疫苗发展很快,主要分成两类:灭活菌苗和亚单位毒素疫苗。商业疫苗中中,90%是菌苗。灭活菌苗是血清特异性的,具有交叉反应的血清型可能会出现交义免疫反应。在一个地区,所有的血清型都可以产生保护性,接种过菌苗的动物可以产生抗体,此抗体在以多糖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检测中,出现交叉反应。所用佐剂的类型可以影响疫苗的效果,对食用猪使用疫苗时要多加注意,因为一些疫苗可以在注射部位产生肉芽肿损伤。
最近,由三种主要的RTX外毒素(ApxI,AplI,ApxⅢ)构成的一种新的亚单位疫苗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一种 42 ku的外膜蛋白发展的疫苗正在投入使用,并且在实验和野生条件下显示对12种主要的血清型(血清型1~12)具有很高的保护性。已有商业化的毒素-细菌联合疫苗,随后几年会有实地结果。体内产生的ApxIV毒素至少对App的两种不同的血清型产生免疫力和保护力。Liu 等(2009)报道,ApxIV蛋白不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有效保护蛋白。猪胸膜肺炎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含有其他细菌毒力因子的疫苗也很有价值。实验中,通过注射、气溶胶或口服途径获得的较广范围的抗原,具有实验保护性,但是都没有应用到实际中。已研制了实验室获得的突变株的活疫苗,对同源和异源的血清型具有保护性。这些活疫苗中的一些甚至能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过的动物,其中一种活疫苗是一种非囊膜血清型5突变株,在基因组膜位点含有卡那霉索抗性(KnR)基因。正常的菌群是否会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曾-度引起重视,但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情况不太可能。
实验中,疫苗可以对疾病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性,降低死亡率,减少治疗的次数,增加日增重量,并且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鲜肉的质量提高,胸膜炎和心包炎减少,因此肺炎的发生率降低且屠宰时的花费也相应降低。注射疫苗时需谨慎考虑,不单是考虑致死带来的损失,疫苗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也是值得考虑的。有时,对感染猪加强药物治疗可以降低App的影响。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仔猪在产后第一周不能接受第一次接种剂量,因此,应谨慎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可以对母猪进行免疫而不产生副作用,对引进的动物应免疫接种。
消灭和地区性控制。一个地区或饲养场的胸膜肺炎的控制程序要涉及无胸膜肺炎的饲养场和大量畜群的健康问题,血清学检查、屠宰检查和尸体剖检、管理控制以及猪运输过程中的控制(血清学检查、隔离)都要到位。感染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畜群要采取这一程序,淘汰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但要仔细评价经济后果。减少原畜群数量并从没有发生过胸膜肺炎的畜群中引进猪,然而,此方法的花费很高且可以导致重要种系的丢失。过去有一些其他的成功方法,包括淘汰畜群,同时使用疫苗、药物和选择饲养无病的小母猪。断奶年龄和母源抗体水平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仔猪体内的存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断奶时对畜群用药物治疗成功消灭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取决于血清型)。一些血清型,如血清型12和3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甚至没有临床症状),从母猪传染给仔猪的传播速度快,在早期断奶时用药治疗会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相对低的血清学阳性动物(达到30%)的小饲养场(达到400头母猪),常用的措施是在治疗的条件下“检测和淘汰”血清学阳性的动物,这一消灭程序只有部分成功或甚至失败。而且,这一方法成功的结果主要是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此方法由于敏感性低,不能淘汰所有的带菌母猪,而且特异性低,会把健康不带菌动物也淘汰掉,这样就会明显增加了该计划的花费。已经证实了一种成功的淘汰计划,即淘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某一特定的血清型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然而,已证实抗生素治疗也不能完全消除带菌动物的病原,因此,没有很好的证据证明减少畜群可以根除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所有血清型。在执行根除计划前,应仔细考虑生物安全性问题和农场的特点以及避免再污染的方危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