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母猪分娩是猪场的源动力,因此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是提高整个猪场生产力的保障。。 科学管理母猪能够极大地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潜能。但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注重分娩前和分娩中的疫病防治,而分娩后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一些易发疾病的防治却往往被忽视。 众所周知,哺乳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但是分娩后的母猪往往由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来照料,使母猪的健康恢复速度较慢。而在此期间,母猪一旦发生疾病,轻则要消耗大量的药物,重则会导致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就以下几方面浅谈母猪分娩后常见病的防治及其饲养管理。 1、母猪的营养需要及管理注意事项 1.1不同胎次的母猪营养需求量不同 第一、二胎的母猪除了满足其繁殖所需营养外,还需要满足其本身生长发育需求,所以氨基酸和能量需要相对较高。第五胎以后的老母猪体型变大,基础代谢增加,所获得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尤显不足。 所以目前第一胎母猪存在的问题最多,如:哺乳期失重过大、断奶后发情推迟、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产仔数低、非正常淘汰率高等“二胎综合征”,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后备猪性成熟后,身体还没成熟,体能还没有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进行配种。 二、初胎母猪产后营养供应尤其重要,初胎母猪生殖道没有进行过生殖挤压,生殖应激导致采食下降,吸收营养不足(根据生物进化论法则,后代优先,所以为了胎儿,在其营养不足时首先消耗体组织)导致初胎母猪失重,直接影响后期生产,猪场如果能避规初产母猪以上情况可以提高猪群较大生产潜能。 1.2 75千克以上体重的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有别于一般商品猪。 后备母猪的未来是为了繁殖小猪,现在猪场由于后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不能怀孕而被淘汰的现象较多。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后备猪使用了育肥猪的饲料(高铜、高锌;菜粕、棉粕;生长速度过快,生殖器官发育跟不上); 二是后备猪使用怀孕母猪料; 三是查情不到位,错过最佳配种期; 四是短期优饲没有重视; 五是后备母猪便秘引发子宫内膜炎和乳腺炎等。 1.3后备母猪在管理上需精细 引种要建立隔离检疫制度:从场外引进后备种猪,为防止引种不慎而引入病原,对后备猪引种要隔离饲养8~10周,并在这期间按引入猪场的免疫方案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加药净化细菌性疾病、再用引入猪场的健康淘汰老母猪进行引进后备母猪的疾病驯化,最后才能进入繁殖猪群。 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霉菌毒素,尤其是赤霉烯酮会引起后备母猪假发情、外阴水肿、卵巢萎缩,引起空怀母猪不孕、发情异常,引起怀孕母猪出现胚胎死亡及流产,引起哺乳母猪泌乳不足,同时会造成免疫力降低,饲料报酬降低,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应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对被霉菌轻微污染的饲料需在饲料中加入防霉剂。 加强后备母猪的运动,既可防止肢蹄疾病又可促进发情,降低后备母猪的淘汰率。后备母猪一定要做好调教工作,使它从小就养成指定地点吃食、睡觉和排泄粪便的习惯,训练它性情温顺,为以后的繁殖、哺乳仔猪等饲养管理工作带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与安全等。



2、母猪分娩前后的管理 母猪分娩时,生殖器官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处于一生中最弱的时期。因此,母猪分娩后要进行妥善的管理,让其尽早恢复健康,投入正常的生产。 2.1母猪分娩后的体力恢复 母猪分娩后身体很虚弱,因为母猪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损失较多,加之在分娩前采食基本停止,所以常表现出疲劳和口渴,此时可将母猪赶起,可在料槽内加少量的补液盐水或麸皮汤,寒冷季节必须提供温水饮用;产程超过4小时的母猪,此时应给母猪静脉补充能量物质以使母猪尽快恢复体能。 具体步骤是第1步:500毫升的5﹪葡萄糖氯化钠中加鱼腥草20~30毫升、维生素C20~30毫升和10毫升的维生素B1注射混合液;第2步:500毫升5﹪葡萄糖氯化钠加适量的抗生素和ATP。此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大量补充葡萄糖氯化钠使血液流量扩充和加速、提升血压,补充和改善体内大量能量消耗,并可为母猪分娩后的哺乳蓄积能量和体力。 2.2母猪分娩后的饲喂方式 由于分娩后的母猪消化机能很弱,容易产生能量代谢障碍,所以母猪在分娩后6~8小时内不宜喂食,应采取步骤饲喂的方式来满足日粮营养水平,使其尽快地恢复体力和胃肠道消化功能,第2天早上给母猪补充质量好、易消化的饲料,如果母猪消化能力恢复得好,仔猪又多,两天后可以恢复到分娩前的饲喂量。最好将饲料调制成稀粥状,饲喂量要逐步增加,每天增加1千克,5天时日采食量可达到5千克以上(随猪的大小给予适当的调整),要确保母猪最大采食量;饲料转为正常的时间为7~10天。 母猪的健康状态决定其哺乳阶段开始时的产奶量,产奶量通常在14天左右时达到峰值,为了避免在产奶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分娩后10~14天的时间内应逐渐增加饲料供应量直至达到给料的最大值。


3、母猪分娩后的护理 母猪在分娩后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到细菌及病毒的侵袭。因此对于分娩后的母猪应进行全身和局部护理,以提高母猪的抗感染能力,促进子宫排出各种有害分泌物,加快子宫复原促使母猪尽快恢复正常,并防止发生产后疾病。对分娩后的母猪主要做一下的护理工作: 3.1母猪分娩后的清洁 母猪分娩结束后,立即清除胎衣及污染的产床,清扫地面,由于产后阴门松弛,母猪卧下时阴道内部黏膜容易翻出来,接触到地面,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净母猪的外阴部、尾巴及乳头,以阻止病原或其产生的毒素侵入,导致全身感染,影响母猪的正常机能,甚至危害其生命,因此保持圈舍的卫生清洁是十分必要的。 3.2母猪分娩后的检查 检查应注意恶露排出的量、颜色及排出时间的长短(猪的恶露很少,初为污红色,以后变为淡白色,再成为透明的,常在产后2~3天停止排出),恶露的排出时间延长则母猪可能受病原感染,本场常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等溶液冲洗子宫。 冲洗时,应注意小剂量,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透明为止;观察乳房的胀满程度,有无炎症、乳量多少及有无损伤等;还要注意外阴部是否有肿胀、破损等情况。针对三天还有恶露不尽的,使用律胎素2毫升,12小时后冲洗子宫,并小剂量10个国际单位的缩宫素进行间隔1小时肌注,连续3次左右;


4、母猪分娩后常见疾病的防治 母猪分娩后的常见病,不但影响仔猪的健康发育,而且会延长母猪的生产周期,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及时合理治疗母猪分娩后疾病是十分必要的。母猪分娩后常见的疾病有拒食、缺乳、分娩后无乳、便秘、子宫脱出、瘫痪等。本人在实习期间对分娩后母猪危害较为严重的几种主要易发疾病进行了探讨研究,初步摸索出一些防治经验。 4.1母猪分娩后拒食 母猪产后不吃食较常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母猪分娩后气血不足、淤血未尽;产前缺乏运动,营养失调;产后疲劳,生殖系统内伤,腹部疼痛不适等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要高度重视母猪产后感染引起败血症所造成的死亡,因此要测温观察。 治疗方案:用青霉素80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单位,混合在20毫升安乃近或20毫升的复方鱼腥草注射液中进行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2~3天。条件许可可对母猪进行补液,每天一次,连续3天以上。 4.2分娩后缺乳、无乳 解决母猪缺乳的办法是消除病因,改善饲养管理。母猪产前和产后2天内的采食量比平常要少,所以在此期间的饲料应增加适量的哺乳料,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和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以促进母猪恢复乳腺机能。10%樟脑酒精溶液100毫升,加入2%~4%碘酊20毫升混合即成,用棉球浸湿药液直接涂擦乳房患部,反复擦到乳房发热为止同时运用中药协助治疗效果明显。 如果有炎症引起的无乳可用青霉素80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单位,混合在复方鱼腥草注射液20ml中进行每天一次的肌肉注射,连续注射3天。 4.3母猪分娩后便秘 母猪由于分娩后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猪消化器官受挤压程度减轻后功能异常活跃。对肠内容物中水分吸收的能力增强,如果饲养管理不科学,极易造成便秘。严重者引起不食、腹胀、发烧等症状。 防治:增加母猪活动量,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使形成的粪便利于排出。葡萄糖盐水500~1000毫升,维生素C30毫升,耳静脉注射,同时在饲料中拌入小苏打或者硫酸镁,刺激肠壁增强蠕动,软化粪便,促使泻下,有青绿饲料饲喂效果更好;紧急情况可考虑直肠灌入甘油或石蜡油软化粪便。 4.4母猪分娩后子宫脱出 产后子宫脱出多为营养不良导致的中气下陷,运动不足,胎儿过大,产仔过多,生产中不断努责等原因引起的。子宫不全脱出时,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00~1000毫升的生理盐水注入子宫腔内,借助液体的压力使子宫复原。子宫全脱者,将两个子宫角先后推入子宫体,同时将子宫体推入骨盆腔及腹腔。整复完毕,阴门处缝合2~4针,以防再脱出,必要时还要给予麻醉,整复后注射抗菌药物消炎。平时应注意,健胃健脾调节胃肠道功能等措施。一般对没有种用价值的母猪,断乳后予以淘汰处理。 4.5母猪分娩后瘫痪 一般母猪产前瘫痪较少见,而产后瘫痪则多见。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的代谢病,且骨质发生变化,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病猪初期出现不安,精神逐渐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走动时后肢摇摆,不久卧地昏睡,不能起立,反应迟钝或消失。患猪常发生便秘,体温一般正常,但有的低烧。目前各种家畜生产瘫痪的病因都认为主要是血钙浓度下降。 治疗方案:10%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毫升、50%的葡萄糖酸钙50毫升、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复方溶液耳静脉注射,连续2~3天,病情严重者用5%~10%的氯化钙注射液40~8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 5、结论 母猪产前产后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减少仔猪很多疾病的发生;也可以保证母猪正常的繁殖性能,故在生产中应该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护理,才能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以及母猪更好的繁殖后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