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潜伏期。FMDV的潜伏期因病毒株的不同、感染途径和剂量、动物种属以及饲养条件等不同而差异较大,在实验条件下牛与牛直接接触平均潜伏期3.5d,绵羊与绵羊直接接触后潜伏期为2d,猪很容易传染通过直接接触,平均1~3 d潜伏期后就感染。依赖于接触强度,也有9d潜伏期后感染的病例。由接触病毒的时间、剂量不同,导致潜伏期长短不同,剂量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潜伏期越短。在养殖场,FMDV的感染的潜伏期长短与饲养条件,饲养密度,强化和泛化管理,以及动物如何饲喂和管理等有关。

对于农场与农场之间的空气传播引发的感染,其潜伏期一般在4~14d,也是农场与农场之间非直接传染的正常潜伏期范围。农场与农场之间的传播,一般直接接触传染的潜伏期为2~ 14 d。在农场内部传染的潜伏期一般是2~14d,特别是在高剂量感染猪的条件下,潜伏期短的只有24 h。当传播发生在一个牧群和兽群中,尽管潜伏期有时短的为1 d,长的为14 d,但是典型的潜伏期一般为2~6 d。

临床症状。口蹄疫典型的临床特征是急性发热,在口蹄疫蹄部形成囊泡,在小泡病变出现前1~2 d,触摸蹄部会发现发热和局部疼痛,跛行或病变不一定能在整个动物发现,如果动物在软的地方躺卧,会减少蹄部病变和跛行。

在猪体,临床症状一般很严重,蹄部疼痛引起跛行,轻敲足部,脚翻,不愿站立或行走,食欲不振。早期的症状包括跛行,不愿站立,如犬卧姿势,沉郁,丧失食欲。严重影响的猪,出现昏睡,挤在一起,减少食入或绝食。发热出现程度不同,高达42(107. 6),但是通常是39~40°C(102~104),也有些时候会接近正常温度。体温严重影响的猪般都低于正常体温。因此,猪的体温一般作为其他临床表现的主要指标,但是不能用来根除FMDV的传染。

发病率和致死率。死亡率在成年动物一般很低,但是幼年动物死亡率很高。特别是仔猪,由于急性心肌炎而致死。尽管在急性泡状病变的动物中很少发生死亡,但是在二次细菌感染小泡后,发生慢性跛行,衰竭或死亡。

FMD能引起怀孕母畜的流产,但是发病机理还不清楚,一方面可能与FMD引起的发热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FMD透过胎盘然后感染胎儿有关。

饲养密度影响着临床症状的表现。因此,感染后的动物应当单独隔离,如感染后的绵羊,应当饲养在相当空旷的地方,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相似的是,疫苗不会阻止感染,但是会阻止临床症状的进一步严重化,因此,有一段时间会认为感染不能被发现。

【版权说明】来源:养猪阁。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