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是否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群高水平的遗传性能,而确保鸡群健康生长发育是实现蛋鸡群高产稳产的前提。蛋雏鸡出壳后的第一周是蛋鸡一个养殖周期的基础,这个阶段关系到蛋鸡后期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非常关键。为雏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育成期与产蛋期实现耗料低、死淘少、产蛋多、效益好的目标。给雏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不外乎从温湿度、饲喂和饮水、通风饲养密度、光照、淘汰病弱雏、药物保健这几方面进行调控。

一、温度

鸡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雏鸡健康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大多数养殖人员,时时刻刻操心温度不能低,不要让雏鸡受凉,因为低温会影响卵黄吸收,降低成活率。所以,在雏鸡还没进舍前,温度就升至35~36℃,其实这样操作值得商榷,尤其路途较远、运输时间较长的雏鸡,一进了鸡舍就感受到这么高的温度反而不适应,表现为趴着不动、不去饮水,导致脱水、虚弱。轻则影响生长,体重轻;重则死亡、早早被淘汰。进雏数量少的情况下,饲养员能发现雏鸡的异常,果断采取措施;进雏数量多,达到几万只甚至十几万只,饲养员无法细致管理,就只能以牺牲成活率为代价。

建议:雏鸡没进育雏室之前,舍内温度先预热到35~36℃,确保温度的调控设备正常,然后人为降到28~29℃,不冷不热就行。等雏鸡到来,全部搬进鸡舍安顿好之后,再一点一点往上调温。观察鸡群,如果雏鸡散开了找水喝,不张嘴,不挤堆,这个温度就是合适的,此时温度不再上下浮动。不一定是标准的36℃,也许是34℃,甚至是32℃都有可能。每批鸡都不一样,不同的季节也不一样,所以每一批次进鸡都要微调,标准可以参考,但不要生搬硬套。

上述方法,可以减少雏鸡淘汰率,提高成活率,也可以促使鸡群体质强健、抗病力增强、生长速度快、体重均匀,这样后期好养、少得病。所以这第一天的温度微调至关重要。这个管理细节,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的,只有长期实践探索才能体会。

二、湿度

现代化标准化的鸡舍,加温方式多以热风为主,热风散开后,鸡舍很容易被烘干,湿度迅速降低,饲养员第一天还感觉不太明显,过了三四天后,鸡舍里就很干燥了。热风加上干燥,使得鸡群呼吸道黏膜受损,肺热咳喘,防御屏障消失,病毒细菌很容易入侵,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所以,保持第一周合理的湿度,是个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比较费力的工作。一旦发现湿度降低,就要采取加湿的方法,可以是向地面洒水,也可以是往空中喷雾,或者蒸汽。采取哪种加湿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效果要一样。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湿度过大,常发生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和地区。那就要想办法降低湿度,一边加温一边通风,把湿气抽出去。湿度大,就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增加、腺胃肌胃炎高发,也会给后期饲养带来困扰。

【版权声明】来源:家禽科学。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