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哺乳仔猪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今天详细介绍一下猪流行性腹泻(PED)方面的新知识。
1病原学
PEDV属α冠状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病毒颗粒有囊膜包裹,病毒表面布满刺突蛋白(S蛋白)呈典型“皇冠样”结构,病毒基因组为长度28kb的正链RNA,编码S(Spike)、M(Membrane)、E(Envelope)、N(Nucleocapsid)四种结构蛋白。基于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全球PEDV毒株分为两个大群,分别是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首次出现的经典毒株和2010年后出现的变异毒株,2010年后出现的毒株又分为非S INDEL毒株和S INDEL毒株。
图1.基于全基因PEDV毒株分群(Lin, et al. 2016)2 流行病学
PED最早于1971年在英国报道,随后传至欧洲其他国家,1978年在比利时首次分离到病毒(CV777株)并命名。2010年高毒力PED在我国暴发,仅1-2年时间造成1000万头以上的仔猪损失。2013年,美国发生了PED疫情,损失也超过800万头仔猪。直到2016年,包括非S INDEL和S INDEL在内的变异毒株已经在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欧洲广泛传播。
直接或间接粪口传播是PEDV主要的传播途径。被污染的设备、饲料、车辆或人员都可能成为PEDV的传播媒介。感染试验评估发现,传染性排毒可以持续到感染后14-16天,在感染后42天,一些猪只粪便中仍可检测到PEDV核酸,表明粪便中PEDV核酸存在时间比传染性排毒持续时间更长。
仔猪在断奶时由于失去乳源免疫可再次感染PEDV,导致PEDV在猪群中持续存在。所以养殖场一旦暴发PED后,往往会变成地方性流行病。
3致病机理
PEDV感染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大量消失或肠道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PEDV急性感染破坏肠道完整性,导致肠道内水分丢失,渗透压升高。2-3日龄仔猪与3周龄仔猪相比:肠道绒毛细胞更新速度缓慢;肠道干细胞、隐窝细胞增殖更晚;先天免疫功能尚不健全,这可能是PEDV感染一周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
4临床症状
PED典型症状包括水样腹泻、呕吐、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等。所有阶段的猪只均易感,但仔猪感染发病率接近100%,一周龄以内仔猪感染可能死于脱水,死亡率从50%-100%不等,母猪和育肥猪感染主要表现为沉郁和厌食,也有可能出现腹泻,但1周内可恢复。
图2.PED变异毒株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
5预防与控制
PEDV具有高度传染性,猪场需采取严格的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来防止病毒传入,如避免不同来源后备猪只混群;确保猪场设施和运输车辆严格清洗、消毒和干燥;避免不同栏舍之间物品、人员交叉等,需保证产房温度,尤其是小环境温度在合理范围。
PEDV作为RNA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当前我国PEDV流行毒株也已经发生变化,为防止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在PED防控过程中应该注意:监测场内腹泻病原的感染情况,及时通过基因测序掌握PEDV基因型的变化,选择与流行毒株同源性匹配的疫苗,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对后备猪进行隔离驯化,诱导母猪产生高水平的乳源免疫,提升群体免疫。
加强产床、粪池、通风口消毒,避免人员物品的交叉,切断病毒在场内的循环;做好新生仔猪保温,确保仔猪吃足初乳,提高仔猪对PEDV的抵抗力。
6诊断
PED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病原检测,由于猪肠道冠状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十分相似,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对于病毒RNA的检测,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应用最为广泛。一些新技术如二代测序(NGS)可用于临床样品中完整病毒基因组的测序。
图3.PEDV病变及电镜下形态(Oka, et al. 2014)
PEDV初次感染/免疫后第7天,血清N蛋白IgM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S蛋白IgG和sIgA水平到达峰值;中和抗体最早在第7-14天出现,在第21天达到峰值。
最新的研究显示,猪口腔液中也可以检测到IgG和IgA抗体,适用于猪群早期感染监测。母猪肠道感染PEDV后可诱导黏膜免疫,在乳汁中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和sIgA抗体来保护新生仔猪,乳汁样品抗体检测常用于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已有多种ELISA试剂盒,可以实现不同样品中PEDV抗体的检测。在Vero细胞上进行的病毒中和试验(VN),用于评价PEDV中和抗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图4.PEDV感染后抗体消长规律
【版权说明】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