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链球菌的特点
1、 链球菌的分类和分型:
链球菌属内的分类较复杂,有三套分类系统:
1.1种名系统,是根据链球菌属内各自的种属名进行分类
如化脓链球菌、马链球菌、猪链球菌
1.2兰氏分群系统,是根据链球菌属内细胞壁中多糖(肽聚糖中氨基酸)差异分群,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目前共A~V共20个血清群,一度被分为35个血清型,分别为1~34和1/2型。经过进一步验证发现,32型和34型并不是S.suis,而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血清型20型、22型、26型属于同一个新的物种,血清型33型属于另一个新的物种。因此目前认为S.suis有29个血清型。通过对S.suis长时间的监测,我国的S.suis血清型分布一直以来都是以2型为主,然后是3型、7型、8型和9型,而最近的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9型的分离率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上升,位居第二。
1.3 溶血性分类系统。根据溶血能力不同分群
不完全溶血(α溶血)、完全溶血(β溶血)、不溶血(γ溶血)
2、 猪链球菌简介
猪链球菌是危害养猪业的第一大细菌性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时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2.1 猪链球菌形态特征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式阳性球菌,菌体呈球形或卵球形,有荚膜,常以链状形式存在,菌体直径1~2μm,需氧兼性厌氧,在5%新生牛血清的TSA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24h,形成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微凸的半透明菌落,折光下呈淡蓝色。在绵羊血琼脂糖培养基上,S.suis呈α溶血,而在马血清培养基上则呈β溶血。
2.2 猪链球菌培养特性
0℃时,在尘埃中能够存活54天,在粪便中存活104天;
4℃时,在营养性培养基中存活时间长达9个月,但在蒸馏水中存活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周。
室温条件时,在尘埃和粪便中则只能分别存活24h和8天;
50℃的水中能存活2h;
60℃为30min,煮沸则立即死亡。
另外,该菌对氧化环境、高压环境、酸性环境等也十分敏感。
二、猪链球菌流行病学
1、 猪链球菌的传染源
链球菌分布广泛,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猪场均能检测到猪链球菌病原的存在。
病死猪、病愈猪和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存在大量的病原菌,易感猪可通过创伤以及消化道或者呼吸道黏膜感染病原菌而发病。
2、 猪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病原菌可以通过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粘膜创伤感染。猪群之间感染的传播通常是将健康带菌猪(种母猪、公猪、断奶仔猪)引入一个未感染的猪群后,可以诱导易感猪群的断奶仔猪或育肥猪暴发本病。
猪群之间感染的传播可通过密切接触或气溶胶的方式进行。
带菌生物宿主在疾病的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Enright等(1987)证实,苍蝇携带猪链球菌2型至少长达5d,污染食物至少长达4d,因此,苍蝇能在猪场内或不同的猪场间传播本病。其他动物或鸟类作为传播的宿主或媒介的重要性仍有待证实。
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
屠宰、加工病死猪会增加感染风险。病例呈点状分布,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控制这些传播途径,即可以控制猪链球菌病的传播。
3、 猪链球菌的易感动物和流行特点
3~12周龄仔猪对猪链球菌2型易感。
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常混合感染。
一般呈多点散发、突然爆发,也可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
同阶段猪均可发生,但以3~12周龄的猪多发,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发病的高峰期为仔猪断奶期及仔猪的混群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大,对该菌的易感性会逐步降低。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不同猪群猪链球菌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很大。发病率从1%至50%不等,多数为5%左右,卫生条件差及存在混合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显著上升。发病猪群经及时适当治疗,死亡率较低(约为0-5%),未经及时治疗的发病猪群,死亡率通常在20%以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