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养猪小知识
猪场进行疫苗免疫时常会有猪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甚至引起死亡的现象出现,特别是在免疫灭活疫苗和细菌疫苗时,这是疫苗免疫时出现的一种应激过敏反应。出现这种情况与猪的品种和猪的状态有关系,同时与疫苗的质量也有关系。一般出现速发型与迟发型2种,在治疗上多采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效果不错。
1发生过敏的原因 1.1疫苗中存在着异种动物异源蛋白 疫苗注射后出现过敏反应的直接原因,是疫苗中存在着异种动物异源蛋白。再者,疫苗中的毒株是在特定细胞内繁殖后采集而得,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将毒株和细胞培养物碎片、残片彻底分离,使得细胞培养物碎片、残片中的蛋白质、细胞体有可能成为异源性蛋白质,随疫苗注射入猪体内后,发生抗原抗体标识反应,导致猪发生过敏反应。 1.2疫苗佐剂 能够用作免疫佐剂的矿物油(如白油和石蜡油)、氢氧化铝凝胶、蜂胶,它们在疫苗中起的作用就是产生无菌性脓肿,以利于疫苗的缓释。作为机体的外源物质,矿物油和白油就有可能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损伤和组织肿胀,这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是导致猪群过敏的又一因素。 1.3猪只本身的差异 猪群因个体差异、饲养条件不同,而使后备猪过敏反应程度不同。体重在70 kg以上的猪注射疫苗发生过敏反应少;混养、放养的猪运动量大,运动频繁,相应的抗逆性就强,抵抗力强,对疫苗的反应就轻。相反,单栏限饲的后备猪极少运动或根本不运动,抗逆性就差,对疫苗反应强而快。 1.4免疫变态反应 母猪怀孕期间免疫活疫苗,疫苗中的菌(毒)种或其他成分通过胎盘后进入胎儿体内,成为致敏源,仔猪出生后免疫再次遇到该种成分,而引发免疫变态反应。 2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 1)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病过程比较急,多数出现在注射后几分钟,最长不超过2 h,最快的在拔针几秒钟后突然休克,腿软卧地。猪四肢软弱无力,做划水状游动,鼻、腹部、四肢内侧、眼睑紫茄色,全身密布红色丘疹,尤其以注射疫苗部位最严重。 2)迟发型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慢,发生于注射疫苗后数小时,猪呆立或卧地后反复起立,肌肉震颤,目光迟钝呆立,不采食。 3)过敏反应若整窝发生,比较集中,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4)主要症状以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皮肤、黏膜发红、发绀、惊叫,抽搐倒地不起为主,严重的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但死亡率不高。人工辅助后则摇摇摆摆站立,口鼻流涎,静立不动,磨牙,蹭痒,尖叫。过敏反应轻的猪症状持续几分钟就能恢复正常,过敏反应重的猪症状能持续十几分钟,而且即使恢复后,猪只也卧地不动,不如同圈注苗后未发生过敏反应的猪活泼。 3治疗方法 1)对发生过敏反应的猪立即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2 mL/头。 2)1%硫酸阿托品肌肉注射,大猪3 mL/头,小猪1 mL/头。 3)对体温升高到40.5℃左右的猪可用青霉素+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治疗;对食欲不振的猪还可配合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 4)减少人畜嘈杂声,创造安静环境,预防和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有利于发生过敏反应的猪恢复。 4防治体会与注意事项 1)动物发生过敏存在遗传因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过敏的仔猪与母猪、种公猪的血缘有关,含有杜洛克与皮特兰血统的猪更易发生过敏反应,并且,品种越纯,过敏反应越严重。随着猪的品种改良,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出现过敏情况以二三元杂交猪、配套系瘦肉型猪为多,本地猪发病率较低。 2)接种疫苗前后10d,饲料中添加速补21可显著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免疫抗体水平。 3)接种灭活疫苗时,细菌类疫苗比病毒类疫苗更易发生过敏反应。 4)建议规模化猪场对于首次使用的疫苗在大批接种前应首先进行小规模试验,若无特殊反应时再给大群接种。而且应注意疫苗注射时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以防意外发生。 5)注射疫苗时要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若注射剂量大,最好分点注射,要1头猪使用1个针头。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不同疫苗同时接种。例如,注射猪瘟疫苗时同时注射口蹄疫疫苗容易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6)近几年在猪群预防免疫中,仔猪过敏现象增多,除了与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免疫疫苗种类繁多,免疫间隔时间短、使用剂量大,某些外来猪种本身存在过敏性体质有一定相关外,在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损害猪免疫力疾病的感染猪场,免疫过敏现象更为多见。 7)易过敏猪种或有过敏病史的猪,可注苗前先注射肾上腺素,稍后再注射疫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