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是全球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地方与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感染对猪的健康,对全球养猪业的稳定和生产率都有重要的影响。最近几年,一些细菌病原菌的频繁出现,更突显了这些病原菌对人类和猪健康的威胁。
由于猪、饲料和猪肉产品在当地、国家和国际上的频繁流动,养猪业的集约化和全球化导致猪、饲料和猪肉产品在全球的大量流通。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猪水肿病、猪副伤寒等常见细菌病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因此,了解这些疾病及防治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病造成的养殖损失。
猪链球菌病
病原菌为链球菌,急性症状较为严重,主要有脑炎或败血症,具体的临床症状有发烧,抽搐和口吐白沫等,脑炎发生在哺乳期仔猪的概率较高;当猪出现嗜睡、空嚼,一直流泪,甚至眼睛开始充血或者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时,就要考虑是不是败血病。慢性病主要会出现淋巴结化脓或者关节炎等症状,养殖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生猪的咽部、颌下是否有明显的肿胀变化或者是破溃流脓来判断是否感染疾病。
注射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可预防。治疗中,常选用磺胺类药物。针对出现肢关节肿胀、跛行或者无法站立的症状病猪,要尽快对其进行隔离治疗;针对淋巴结脓肿的病猪,可以在脓肿成熟后将其中的脓汁排出,并使用30%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避免感染;针对败血病或者脑炎的病猪,可以使用青霉素、乙酰环丙沙星等抗生类药物进行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群中最主要的一种细菌。该病原菌引起的疾病以多浆膜炎为特征,称为格氏病。副猪嗜血杆菌在所有的主要养猪国家都有发现,在现代猪生产体系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除致病外,猪嗜血菌常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中分离出来。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猪可能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跛行等症状,剖检病变主要是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肺炎,还可能有关节炎、脑膜炎。
副猪嗜血杆菌已经有了商品化疫苗,因此,在流行该疾病的地区,应及时对仔猪和待产母猪进行免疫。对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常用抗生素包括硫酸卡那霉素、土霉素等,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临床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株的耐药性非常严重,应根据病猪的治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提前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药物从而快速准确的治疗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猪水肿病
病原菌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当病猪突然发病,急性型病猪症状为步履蹒跚、肌肉震颤,随着病情恶化,出现全身的抽搐、口吐白沫,通常数小时内便死亡;亚急性型病猪症状为精神萎靡,其耳朵、眼睑及鼻子等部位水肿,但是此类病猪在临床往往易与维生素B缺乏症等疾病混淆而误诊,故而需根据病猪的特殊症状,并采集病死猪的肠内容物,由此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加以确诊。
预防治疗:仔猪水肿病灭活疫苗;对症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提前进行药敏试验,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用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等来加强抗炎效果,进行解毒治疗。与此同时,饲料中要增加多种维生素、硒等的含量,以提高仔猪的抗应激水平。
猪副伤寒
病原菌主要为沙门氏菌,其发病群体多为仔猪。急性型病猪临床表现发热、呼吸困难及腹痛等症状,并在其耳根与腹下等部位皮肤呈现紫斑,1~4d内死亡;慢性型病猪临床表现出眼结膜发炎、发热,有脓性分泌物,发病初期时,病猪还伴有便秘症状,进展到后期为腹泻,粪便为灰白色或者黄绿色,有恶臭味。预防治疗:仔猪猪副伤寒相关疫苗;对症治疗:当发现病猪时,要马上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关注全体仔猪的具体情况,并选用复方新诺明或者土霉素及时进行治疗。
猪细菌性疾病是影响生猪养殖业较大的一类疾病,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应根据养殖场和当地养猪业对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进行针对性诊断,及时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另外,在猪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有时因细菌耐药性而导致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定期对猪致病菌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指导临床用药。
目前已有一些猪细菌病的疫苗,可用于细菌病防控。另外,在猪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生物安全防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严格控制猪群内致病菌的数量,提高猪群整体免疫水平,防止病原菌的侵入。
【版权说明】来源:猪病诊治。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