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渐入下旬,最近几日,国内生猪市场稍有回升,但是,猪价仍处于底部震荡的阶段,目前,猪价跌入“6字头”,而猪粮比值持续“破5”,生猪价格按照相关规定已经步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不过,相比往年猪周期下行,动辄上千元亏损的幅度,进入2023年以来,虽然,生猪市场连续亏损超6个月,但是,普遍亏损幅度仅有100-300元/吨,不过,由于亏损周期相比往年却要长了近1倍,这也加剧了阶段性生猪市场养殖端的压力!
湖南某地发布禁散令,为什么?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猪价跌这么惨,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肉类消费低迷。最近几年各行业都不景气,大家的收入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肉和菜的选择上,更多的人还是选择更为便宜的蔬菜。
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在蛋白质的需求上也更加多元化,不再单纯喜欢肉类,各种鱼类、螃蟹、虾都成了年轻人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肉类的需求。
其二、养殖量过大。受前几年猪行情较好的影响,国内生猪养殖量大幅提升,2022年我国猪肉产量高达5541.43万吨。
猪、羊养殖产能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规模化养殖场的兴起,国家鼓励规模化养殖,给予大型养殖场各种养殖补贴,使得国内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就拿养猪行业来说,国内养殖排名前二十的猪场,2022年的生猪出栏量已经占到了国内生猪出栏总量的24%,而这一占比还在提升。
另一方面就是农村散养户的兴起。这几年各行业不景气,进城打工找不到好的工作,收入也受到很大影响,不少农民选择返乡,养殖因为入门门槛相对较低,成了很多返乡农民创业的第一选择,所以各地新增了不少小养殖户。
但现在不同往日,猪、羊等家畜不是想养就能养的,不少地区明确规定禁止散养家畜家禽。前阵子,湖南一地官方发文,禁止散养家畜、家禽。
禁止散养畜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散养畜禽确实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毕竟农民养殖户没有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畜禽产生的粪便绝大多数还是直接排放到了环境中,对环境尤其是水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控制国内的畜禽养殖,关注养殖行业的都知道,最近几年畜禽在世界各地的疫情同样严重,禽流感、非洲猪瘟不断发生,非洲猪瘟就在2018、2019年重创了国内养猪行业,使得猪肉价格暴涨至30元一斤。
而禁止散养畜禽,让畜禽养殖发展至规模化,则更有助于这些传染病的防控。
更为关键的是,禁止散养畜禽,发展规模化养殖,可以更好地统计国内畜禽养殖量,更好地指导畜禽养殖,更好地把控猪价、羊价等畜禽行情变化,真正做到“不伤农,也不伤民"。
农业农村部:每年支持500个左右生猪调出大县!
7月18日,农业农村部在回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时表示,将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并适时研究完善资金支持政策,进一步调动主产区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中提到,近年来在促进生猪主产区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实行“三抓两保”(抓产销大省、养殖大县、养殖大场,保能繁母猪存栏量底线,保规模养殖场数量底线)分级调控措施,重点加大生猪主产区的产能调控力度,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
同时,在完善生猪主产区奖励机制方面,中央财政持续安排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每年支持500个左右生猪调出大县。按照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存栏量等测算分配奖励资金,用于引导和支持大县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改善设施装备条件,提升技术水平,稳定市场供应。据悉目前2023年奖励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由地方统筹使用。
此外,还将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提高良种化水平。并引导和鼓励地方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调动主产区发展生猪生产积极性。
记者获悉,2009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共发生4次较大波动(平均3年一次),价格大幅上涨的起因均为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95%以下。答复中提及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于第四次“猪周期”尾声的2021年9月发布,距今已有近两年时间。
在这份《方案》中,农业农村部对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规模养殖产能等进行调控,对各省份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户)保有量也作出了细致的要求。
农业农村部介绍,未来将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压紧压实生猪稳产保供责任,指导生猪主产区落实好现有各项政策资金。同时,将结合地方的意见建议,适时研究完善资金支持政策,进一步调动主产区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保供能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