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药动保
一、ADE效应 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是指机体中原存在的一些特异性抗体(一般为可结合病毒的非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不仅不能阻止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反而会增强病毒感染免疫细胞、促进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引起严重疾病。 病毒感染都是从黏附于细胞表面开始,黏附是通过病毒表面蛋白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和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中和抗体常常可以阻抑这一步骤,将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然而在有些情况下,一些特异性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却发挥相反的作用,它们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提高感染率。 ADE现象在1964年由澳大利亚学者Hawkes首次提出,他指出将病毒置于高度稀释的同源抗体中可能有利于多种虫媒病毒在鸡胚中的繁殖,包括日本脑炎病毒、墨累山谷脑炎病毒、格塔病毒。直至1977年,Halstead将ADE现象与严重的登革病毒引起的疾病联系起来。有证据表明细菌和寄生虫也能产生抗体依赖增强效应。许多病毒的感染存在此种效应,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埃博拉病毒、丙肝病毒等。
二、蓝耳病病毒与ADE效应 1992年,Christianson等首次发现当蓝耳病病毒(PRRSV)特异性抗血清存在时,病毒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的复制增强,而血清阴性组病毒复制无显著变化。随后,Choi等人和Yoon等人也在体内、外感染试验中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即PRRSV感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Yoon等人还发现,PRRSV感染的ADE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状,且这种现象已在接种过PRRSV疫苗的北美猪群中被发现。 通常,PRRSV感染一周左右便可从感染猪血清中检测到抗体水平,而至两周时大部分PRRSV感染猪血清抗体转阳,但是此时血清主要为N蛋白抗体,基本不具免疫保护作用,而中和抗体产生时已至感染后四周,由于中和抗体的滞后性,倘若在疫苗免疫时,免疫猪只正处于PRRSV病毒血症期,那么免疫诱导的亚中和水平的抗体会促进血液中PRRSV的增值并快速感染各类组织细胞,大量细胞的PRRSV感染累积最终会导致猪只产生临床症状和炎症,这也就能解释了一些猪场在免疫蓝耳病灭活疫苗后会加重临床表现。另外有大量研究表明,细胞介导的免疫在抗PRRSV感染中的作用远远大于体液免疫,因此蓝耳病不稳定猪场要想猪群快速稳定,应优先考虑活疫苗的免疫。 三、临床意义 为了防止蓝耳病出现ADE效应,对于蓝耳病不稳定猪场,建议首免使用活疫苗,因为注射灭活疫苗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需要较长时间,而在低水平抗体时,有可能会促进蓝耳病毒的复制,导致猪群发病,所以建议使用活疫苗进行普免,使多数猪群处于同一水平,快速建立细胞免疫之后再考虑灭活疫苗的免疫。 针对ADE效应,猪场应结合实验室检测清楚认识猪群所处的阶段,是阳性不稳定场还是稳定场,而不是猪场仅凭生产中未出现大的波动去判断猪群状态,同时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免疫方案,通常情况下阳性不稳定场应考虑采用活+死或者活+活的免疫方案,阳性稳定场考虑灭活苗的免疫方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