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肌胃炎病,是家禽养殖业夏天高发和最为难治的一个鸡病,鸡腺肌胃炎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环境、诱因、病原等)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它造成鸡腺胃和肌胃两者之一,或者全部都发病的一种功能和结构都发生改变的一种综合症,在临床诊疗上可分为非传染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两种。
传染性原因
一是,种鸡通过垂直传播,将病毒传递给雏鸡。比如说鸡网状内皮增生症,呼肠孤病毒、鸡贫血因子等造成肉鸡腺胃肿胀、肌胃角质层糜烂,鸡法氏囊炎、胸腺等免疫器官受到危害而萎缩,并造成鸡群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继发感染,造成鸡群发病率升高。
二是,沙门氏菌病以及魏氏梭菌感染也会造成肠道肿胀、出血,肠粘膜脱落,严重时并有卡他性及纤维性假膜,也能够导致腺胃肿胀、肌胃出血。
三是,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炎型)病毒感染能够造成鸡群腺胃肿大,采食下降,机体消瘦。
四是眼型鸡痘引起的眼炎,通常也会导致鸡腺胃炎的发病。
每年的夏秋季节,鸡痘发病比较严重,腺胃炎发病率也较高,夏秋季节在腺胃炎发病率高的地区,往往先发生眼炎后又继发腺胃炎,造成很高的死亡率。五是禽腺病毒也会造成肉鸡免疫器官萎缩,也容易继发和导致鸡腺肌胃炎的发生,从而造成临床可见的腺胃肿胀。
非传染性原因
首先,霉菌感染和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在动物机体中可以长期长时间储存,并且在体内表现为累计效应,毒素长时间储存在体内,造成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层脱落易剥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层下形成出血性溃疡。而且霉菌毒素能够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容易继发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家禽,造成大规模的死亡。
其次,饲料营养不良,尤其是饲料中生物胺,日粮原料中鱼粉、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保存不当,很容易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生物胺,造成机体酶代谢的抑制,引起胃酸分泌过剩,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
三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导致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蛋白质变性,酶和激素失活,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家禽代谢失常,发生肌胃粘膜黏连,肌胃糜烂。四是高浓度硫酸铜对家禽胃肠粘膜可产生强烈地刺激作用,大量吸收后损害肝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导致腺胃黏膜出血,肌胃溃疡。
腺肌胃炎发病机理
发生了鸡腺肌胃炎病的鸡子,其腺胃乳头水肿、黏膜发炎造成腺胃消化液分泌紊乱和增多,这种消化液的分泌、增多是无序的和不规律的。并不是说,采食才大量分泌,就是在未上料和空腹时,其腺胃对消化液的分泌“仍然很多”。腺胃水肿和肌胃溃疡、糜烂时,胃疼和不适会是的鸡子的采食量减少,并因鸡胃对消化液分泌的不规律,肌胃消化不良,饲料在肌胃得不到充分的研磨,没有进行应有的消化,就很快给排到十二指肠和小肠了。
那么,没有经过充分消化的饲料,就会直接排到肠道而造成其肠道消化压力增大。当超过肠道消化能力上限时,会出现料粪。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饲料便,如果不重视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那么这就会严重造成出栏料肉比的升高,最后推高的是养殖成本或者造成养殖的负效益。
鸡肠道的消化能力,主要取决于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多样性。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的平衡、多样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当肠道消化压力过大,加上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侵染,就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破损的肠道黏膜会降低肠道有益菌群的定植能力和恶化其生存环境,长此以往肠道菌群就会紊乱,鸡只就会反复出现肠炎和肠炎拉稀过料久治不愈的问题。
这时就会连锁发生机能性和功能紊乱性的免疫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将异常过量,那么过量的消化液充盈和滞留在肌胃中,就会在发热和高温下快速腐蚀、灼伤肌胃,从而造成肌胃角质层(鸡内金)溃疡、糜烂和甚至穿孔,并同时继发多种细菌的感染,致使鸡群采食显著下降。那么采食下降、再协同发消化不良,就导致鸡子营养不足和生长速度变慢或继发其它临床疾病。
【版权说明】来源:鸡病专业网。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