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是维持猪场正常生产的保障,后备母猪群培育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种猪的体型外貌、生长速度及繁殖性能指标来进行选择,其中哪些细节你没有注意到呢?
肢蹄病是导致母猪提前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会降低母猪的生产力和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整个母猪群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据统计肢蹄病占到了总淘汰率的35%-50%,而50%左右的肢蹄病发生在后备培育期和第一胎期间。
想要降低淘汰率,我们在挑选后备母猪时需要注意到肢蹄的发育情况。在选育期间我们要注意肢蹄的那些方面呢?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下。
按照“倒6法”依次检查后备母猪的头、胸、背、臀、尾、肢蹄、乳头等部位的特征是否符合要求。整体不在一一的去说(文章结尾附完美图),今天我们只说关于影响肢蹄病方面的挑选注意事项。
图2弓形背对后肢的影响
图2我们可以看到不合格与合格种猪对比图,严重的弓形背会导致后退过于笔直,会导致公/母猪起身非常困难,在狭小的定位栏或产床更会容易受伤,导致过早被淘汰。因此,此类体型严禁选用。
图3肢体形状
对于种猪的后肢笔直、弯曲角度过大都不建议去选择;前肢膝关节形状要正常,凹膝凸膝禁选,猪在行走时的缓冲力很差,导致容易受伤,无法提供合理的支撑;站立时,两个前肢、后肢呈矩形或平行,不要X(外八)型、O(内八)型腿。趾部内外或外翻的猪,往往胸腔也是比较窄,并且在起立时、躺卧转换时,蹄趾的损伤比较快。
图4:蹄趾的选择
评估趾的大小也很关键,理想的四肢应该有较大的面积、大小相同的趾,分开合理、均匀,这样可以提高与地面较大的接触面积,均匀支撑猪的重量,不易受伤。不均匀的趾部更容易导致母猪出现跛脚的可能。
图5:标准的后备母猪
母猪的肢蹄病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管理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等,针对这四个方面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在选育后备母猪时,注意到这些关键点,能大大降低因肢体病淘汰的比例,保证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
【版权说明】来源:PSY应用研究院。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