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鸡场会出现“隔窝产蛋”的现象:两天下一枚蛋或者三天下两枚蛋,导致鸡场产蛋率欠佳,利润损失较大,养殖老板们很是头疼。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蛋鸡产蛋“隔窝”呢?我们先分析原因:

▶️一是体增速不够或者体能储备不够。
▶️二是光照刺激不足或者光照过暗。
▶️三是肝不好,造成卵黄生长速度过慢,接不上茬。
▶️四是卵巢功能异常,雌激素分泌减弱,即便不缺营养,但卵巢接不到发育信号,还是不行。
▶️五是玉米赤酶烯酮中毒。
▶️六是外界应激刺激。
▶️七就是当前是生病状态,这种情况就得先治病。
我们把这些数据梳理一下,就会发现,上面提到的有些是诱因,最终结果还是下面的两条。①体重和体能储备;②内脏器官工作能力

🐣一、体重和体能储备 
我们给蛋鸡提供的能量和蛋白,可以把它理解为,能量是生产的动力,蛋白是生产的原材料。
当动力(能量)非常足而原材料(蛋白)不够的时候,鸡会表现为体重还不错,但是蛋重未必能达到顶点,这种方案有利于走箱区域的要求。
如果动力(能量)不足而原材料(蛋白)非常足,短期内它会表现好的产蛋率(蛋重短期内也许会不错),但是这样的好成绩往往不能长久。
因为没有足够的动力,它只能从体能储备借来一部分能量来完成这个工作。但体能储备并不是无限的,当体能储备不可动用时,鸡就要停止产蛋。
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销售方式,采取不同的饲料能量蛋白比设计,在能量可以满足时,能量越高,采食量会越低,越有利于产蛋率提升和蛋重的控制。对于走筐区域来说,这样做并不利于总产量的挖掘,可以在走箱能蛋比能蛋比基础上调整能蛋比,适当提高蛋白摄入量,逐渐找到当下品种的合适位置,挖掘出当下鸡群最高产蛋率和最大蛋重,一定要以高能蛋比逐渐下调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体重发育和产蛋率,现在市面上的配方做反的比较多,导致很多鸡群出现开产初期成绩还算优秀,200-250天产蛋率就大幅下滑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实质就是身体被严重透支了。
事实证明,饲料能量蛋白比符合当下品种时,所有能提高采食量的办法,都会有利于鸡的发育和产量的提高,能蛋比不符合要求时,吃的多反而会让问题加重。

🐣二、内脏器官工作能力 

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因素,所有导致内脏器官受损的原因,都会让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降低,都会影响到抗病能力和产蛋性能,我们分析几个常见的现象。
1、“肠-肝-生殖系统”的健康度是蛋鸡产蛋是否“隔窝”的第一影响因素“养鸡养肠道”是我们在现场一线经常向养殖朋友们传输的理念,养殖朋友们也都很认同,但是,只养好肠道也不行。对于蛋鸡来说,肝脏健康、生殖系统健康也同样非常重要。假如蛋鸡得了生殖型传支,即使肠道再健康,同样不能产蛋。如果将蛋鸡产蛋过程看作一个产品生产线,那么肠道就是原料吸收厂,肝脏不仅是原料精加工厂还是卵黄生成激素的主要合成器官,生殖系统则是成品组装车间。“肠-肝-生殖系统”这个轴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炎症、病原菌等)都会影响产蛋效率,导致“隔窝产蛋”。
2、器官氧化速度过快是导致产蛋“隔窝”的第二影响因素氧化应激会导致卵巢生命周期缩短及活力衰退,进而导致卵泡发育速度减慢、卵泡闭锁及内排卵现象增加,同时卵巢的氧化衰退会导致雌性激素的分泌显著减少,最终会导致蛋鸡在连续产蛋周期内“隔窝蛋”明显增加或者开产鸡出现“爬坡熄火”的现象。
3、玉米赤霉烯酮导致的慢性中毒也是“产蛋隔窝”的重要原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对家禽毒性很强的植物性雌激素,家禽中毒后会促进其第二性征的发育,氧化损伤是其毒理作用机制之一,这会导致细胞脂类降解和丙二醛超量,使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机体内细胞代谢发生阻断,造成细胞毒性。蛋鸡中毒临床表现为鸡冠肿大、卵巢萎缩、“隔窝产蛋”,有时出现腹水。
综上所述,根据自养场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做好针对性的日常管理和预防治疗,才能减少蛋鸡产蛋“隔窝”。另外根据鸡群日龄,要及时淘汰老、弱、病、残鸡,提高养殖效益。

【版权声明】来源:蛋鸡工作室。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