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猪价低迷的时期了,行内一片唉声叹气,其实猪价运行了三年了,大家仔细想想过去的20年,21年,再想想去年,猪价不都是这么在走吗?上半年消费低迷,猪价低迷,年中开始上涨,下半年到顶,随后开始下跌,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那么作为中小型猪场,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户,面对这种频繁涨跌的猪价,是苦不堪言的。可以说猪价这三年的距离涨跌,伤害的最深的就是自繁自养模式的猪场,而这种模式的猪场又是中小型规模的主力部队,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猪价底部煎熬的时间太长,顶部盈利的时间太短。
这点想必大家都有感觉,以前是三年一个周期,亏一年平一年赚一年,三年下来算算帐,平均毛利也有30%,而且即使是亏损的年份,一般也不面临深度亏损,或者说深度亏损时间维持得并非很长,总体下来养殖行业保持微利发展。

而这几年的猪价,大家通过上图的价格趋势可以发现,猪价每年都会走入低谷,每年也都会走上顶峰,几乎没有平衡发展的时机,要么是深度亏损,要么快速涨上成本价以上进入快速上涨通道,但是高价期又是那么的短,短到几乎不怎么来得及卖猪就开始下降了。
2:受养殖模式影响,生物安全短板比较明显,疫情防控压力巨大。
我们中小型猪场和大集团相比,生物安全的短板几乎是显而易见的。同等规模下我们自繁自养模式的对外接触性也远远高于全进全出模式,因为我们自繁自养模式的猪场不比得全进全出模式的只有一种饲料,我们场内教槽料保育料小中大猪料都有,加上我们的猪不是整批出栏的,每个月都在操作卖猪,非瘟风险巨大。
同时我们的自繁自养模式受先天性的养殖模式限制,一旦中标,损失远远大于全进全出模式。导致我们常常会产生一种绝望感,养猪又没有利润,也不够稳定,如果有足够的利润尚且值得坚持一下。可是现在利润又低,风险又大,低价期又如此煎熬,高价期又是那么的昙花一现,很容易让人萌生退意。
3:猪场投资较大退出又舍不得。
常年混迹于养猪行业,干其他的也不会,加上猪场经历历次环保升级与生物安全升级,资金的投入巨大,大多数自繁自养的养殖户都反映这几年没赚到钱,前两年我们说没有中标的发财了,其实现在回头问问他们,我们发现即使这几年没有中标的猪场,也普遍反映没有赚到钱,更不要说中标了后再复养的,存栏又不多,更是没有赚到钱了。
但是我们的猪场的投资又是实打实的摆在那里的,我们多年以来都习惯了平一年(降低出栏标重,淘汰高龄母猪),亏一年(继续降低生猪存栏,同时追加后备母猪),赚一年(压栏提高出栏标重,适当更新硬件或者扩建猪舍)的模式发展,其实赚的钱大多数都是投入到了猪场改建或者扩建上面了,手上都没有几个钱。
这三年以来,大家可以看看周围的养殖同行,除了外部资金进入的那种,正常发展的有几个扩建猪场的?连现有猪舍都没有办法养满了扩什么扩。
4:生猪市场巨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养殖信心不足,不敢引种扩张。
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上市非瘟正式疫苗,没有正式疫苗就代表我们只能依靠生物安全来主动防御,但是自繁自养模式又过分侧重养殖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采用自繁自养模式降低猪苗成本,采用自配料控制饲料成本),自然会导致生物安全的短板较为明显,比较依赖大环境本身,如果周边大环境比较安全的话,一般猪场也比较安全。一旦周边大环境出现疫情,往往猪场也很难独善其身。
所以这几年大家往往都倾向于保留原有种群结构,封闭猪场,内部繁育,不去引种或者少量引种。二元回交与一元回交都很普遍,这样必然也导致种群退化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那么这一切应该怎么去调整呢?
我觉得自繁自养模式并不适合当前的猪价涨跌规律与疫情形势,应该使用全进全出模式去及时的替换原有的自繁自养模式,直到非瘟正式疫苗出现,或者非瘟有了确切有效的防控手段,而不是完全依靠生物安全。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随时可以转型回来继续自繁自养,具体的操作方法为以下几点。
1:根据自身养殖结构,如果母猪存栏处于猪场最大存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建议保留核心种猪群,其余的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外调整批小猪进场试着操作一批肉猪。
2:如果猪场原本母猪存栏已经不足百分之五十了,建议趁此机会干脆母猪抛售转型肉猪的全进全出。
3:全进全出模式需要把握两个操作要领,一个是猪苗价格高于500元一只的时候慎重入手,因为500元一只的小猪,已经对应了250斤的肉猪,一斤两块钱的猪苗本钱了,现在这种饲料成本下,大概造肉成本需要6元/斤,加上2元/斤的小猪成本,这里就到了8元/斤了,这个问题要重视。第二点就是切莫盲目压栏,如果猪价一路上行那可以适当压栏高位再出,但是如果猪价维持在六七块钱的区间内,不能盲目的去压栏,而是趁小标猪料比较低早点出栏重新进下一批,灵活机动的去操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