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病原因

引起猪患蓝耳病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圈舍养殖环境较差。猪舍乱且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不能为猪提供一个适宜的生 长温度和干净的生活环境;同时,圈舍饲养密度过 大、阴暗潮湿、空气中有害气体较多,导致生猪抵抗能力下降,增加生猪患病风险。

第二,饲养不当。很多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购买质量较差的饲料,造成生猪体内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者将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给生 猪,引起生猪免疫力下降,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第三,管理不科学。引种时,对引进猪的检疫和隔离工作没有做好,使得病 原菌进入养 殖 场,感染健康猪,造成疫病的流行;没有定时对养殖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导致病原菌大量的生长繁殖,或者对进入养殖场的外来 车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消毒,使得病毒随车辆、人员进入养殖场,引起蓝耳病的爆发。

第四,免疫程序不完善。很多养殖户不能进行有效的免 疫接种,比如 很多猪场在免疫接种时盲目选择活疫苗,加快了猪蓝耳病潜伏期猪场的发病速率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

该类型猪蓝耳病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耳 朵 变为蓝紫色、高热、精神状态不佳、采食量下降、腹泻等为主。此外,妊娠母猪发病时,还 会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即使产出活的胎儿, 其也会因 抵 抗 力 低 下,一 般 在 出 生 7 天 后 死 亡。 部分母猪 还会 出 现胎 衣 不 下、产后瘫痪等症状。 当仔猪患急性型蓝耳病 时,多表现出无法 正常站 立、腹式呼吸、肌肉震颤等症状,病情末期,仔猪皮 肤发绀,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80%以上。

2、慢性型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慢性型猪蓝耳病是三种,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后主要使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仔猪生长迟缓,同时,也会有 采食量下降、发热、轻度腹泻等症状。该病也会引起猪 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则导致猪群被支原体、链 球菌等致病菌感染,引发其他疾病。

3、隐性型

患隐性型猪蓝耳病的生猪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会有 一 小 部分病猪出现轻微咳嗽的症状,但是在对病猪进行检测时会发现其抗体显示阳性。该类型猪蓝耳病不易被发现,往 往 会 给 养殖场造成很大的影响。种公猪被猪蓝耳病病毒 感染后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是该病会导致 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且精液中含有病毒。

三、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及时清扫圈舍粪便、杂物等污染物,保证圈舍内环境卫生 的清洁;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 工作,减少圈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为生猪提供合 适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气候变化较大时,这样才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其次,做好饲料的管理和 质量控制,注意饲料中营养的搭配,要满足不同阶 段生猪的需求,不可将变质、过期、发 霉的饲料饲喂给生猪。最 后,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彻底消毒,每1~2天就应该进行1次消毒,凡是与圈舍生猪有接触的所有器具以及人都应该进行严格的 消毒。同时,不同圈舍的养殖人员不能随意窜圈。

2、做好引种和病死猪处理工作

养殖场最好的饲养模式是自繁自养,但是如果必须引种,则要做好引种工作。在引种前应对引种地进行实地考察,不可从疫区引种。在引种时,务必做好检疫工作,引种后要将引进猪饲养于隔离区,并做好监测,在30天后如果引进猪未发 现问题,方可与健康猪群混养。如果发现养殖场 内有患病猪 应 立 即 将 其 隔 离,对病死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扫及全面消毒,防止猪蓝耳病的蔓延。

3、科学免疫

疫苗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猪蓝耳病的发生。在进行疫苗免疫时,首先应根据当地病毒的 流行病学及养殖场内具体的生产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一般在使用灭活疫苗时,仔猪在21天后可进行首免,在30天后应再次进行免疫;母猪在配种前进行免疫;公猪每半年接种1次。在接种疫苗后应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效果评估,当 发 现 有 猪免疫抗体不达标时,要及时进行补免。

4、治疗方法

猪蓝耳病 在 治 疗 时 没 有 特 效 药,因 而 当 猪 发 病后可遵循提高 其免疫力、防止继发感染这一原 则进行治疗。可使用头孢菌素类、大观霉素等控制继发感染;使用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提升免疫 力。

好文推荐,点击下方阅读

农业农村部:2月猪肉批发价格20.97元/公斤,环比上月下降11.59%!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